暮秋。
我从公交车上走下,揉揉刚才昏睡的双眼。途中的辗转颠簸已令我有些疲惫,双脚刚一着地便觉得从脚底油然升起一股奇异的感觉——富阳龙门古镇孙权故里……早在神往之中。今日有幸来此处寻觅历史遗落下来的星星点点。
举目四望,见诸山环绕,苍碧睛岚,扑赴心眼,凸显出古镇的与世隔绝,又与世无争的意味,在游导小姐的带领下,我们走进了龙门古镇。
走上跃龙桥,站在桥上临风而立,桥下是淙淙流动的剡溪,俯看水中天光投影,浮云飘移,绽放出秋日的艳丽却无香味,面对流水我抖落一身疲惫的碎屑,短暂的凝视意味深远。
走进龙门古镇的石门,见到的尽是明清时期的宅院,据说龙门是江南最大的古村落之一,三国时期孙权后裔最大的聚居地。全镇2600余户,7000余人口,90%以上为孙姓村民。龙门镇以卵石铺路,以卵石砌墙,以卵石作门框,白墙黛瓦纵然已被岁月剥蚀斑斑驳驳恐怕是历尽了沧桑与战火,但依然与无情的岁月执着相对,令人感到此处确实与水乡拱桥游船幽然的景致迥然不同。
在高大古旧的义门牌楼前,我停留许久,据导游介绍是明朝嘉靖年间所建造的。义士孙潮慷慨济民,为褒扬孙潮的义举。官府为其建此门楼。一个人的高尚品格亦如一扇高大的石门,令人只有仰视才能见到其丰姿伟岸。
路过一户当地居民的门前,一位老妇人正在编织草鞋。看见她粗糙的双手却十分灵活地编织着。她抬起头来见到我,冲我一笑,她的额头被岁月犁出深深的痕迹。目光却像一条清澈的河流,直指人的心灵,让我为之一怔,感受到她的淳朴真诚,而我的内心相比之下却像蒙了尘土般暗淡。抬起头,我看见这户人家的大门上写着四个大字:“耕读传家”。
东汉末年,黄巾军揭竿起义,群雄割据,硝烟四起,孙坚与孙策起兵江淮。孙权,字仲谋,自15岁起随父兄转战沙场,文韬武略,结交豪侠,深得人心,后继承父兄事业,联刘抗曹。赤壁之战大败曹军,从而形成魏、蜀、吴三国鼎立的局面。孙权称帝坐守东吴,成就了一番霸业,治国有方,成为一代明君。曹操也曾叹曰:“生子当如孙仲谋!”滚滚烽烟与袅袅炊烟遥相辉映,礼乐兴邦与耕读传家互为照应。
当我们走进这样幽深的小巷,历史仿佛在这里停顿;又仿佛历史从未来走过此地,因为我们再也嗅不到硝烟,唯有一片恬淡宁静详和的色彩。
走到四角皆方翰墨飘香的砚池,我坐在临水的廊桥上歇脚,在砚池上,是静洁的天空,薄薄的纤云在一侧整齐地退却;在砚池之旁,是曲折廊桥倒映于如镜的水中。两者相看不厌。
纯净的内心既空且白,此处缓冲着人类的工业和文化的癫狂。它一百年寂静,一千年寂静,一万年寂静。传统的文化在这寂静中得以沉淀。
登上楼阁,我推开木雕的窗棂,近处苍翠的古树,远处隐幻的青峰,古旧的屋檐、磊落的土石,一切都照映在暮秋暖暖的阳光中。这幽谧、平和,如何能使远来临风凭吊的我于遥思沉默之外,再有所言说?
我耳畔仿佛又响起一首毛阿敏的老歌:
暗淡了刀光剑影,
远去了鼓角争鸣,
眼前飞扬着一个个鲜活的面容。
湮没了荒城古道,
荒芜了烽火边城。
岁月啊,
你带不走那一串串熟悉的姓名。
兴亡谁人定……
历史的天空闪烁几颗星,
人间一股英雄气在驰骋纵横。
如果你听到历史在山坳里的回声,就请为我们记录,本栏目期待您的加盟,请登录钱报论坛qbbbs.zjol.com.cn晚潮笔会或给本版邮箱投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