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17日在肯尼亚首都内罗毕闭幕。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后京都”问题,即2012年之后如何进一步降低温室气体的排放。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温室气体排放国,美国在大会上仍拒绝重返限制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遏制全球变暖趋势的努力不容乐观。
环境代价——触目惊心
伦敦曾因烧煤而引起严重烟雾,洛杉矶也出现过石油化学烟雾污染。在现代工业化的过程中,环境似乎成为发展必须付出的代价。亚洲眼下的空气质量问题,也被认为主要源于经济持续不断的高速增长。
兰姆·辛哈是印度坎普尔市的一名交通警察,在《纽约时报》的污染排名中,坎普尔市名列第六。每天早上,辛哈都会穿上一套白色制服,站在市中心的大街上指挥交通。他的工作,是最直观体会印度经济变好和空气变坏的工作之一。
随着坎普尔市的车辆增加,上下班时段的交通越来越拥堵,汽车慢得都像乌龟爬,因此辛哈几乎不用担心会发生严重事故。但同时,肮脏的空气总是让辛哈的白衬衣一天就变黑。即使薪水中含有比普通警察多一倍的洗衣费,辛哈依然觉得不划算。
另外,医生认为辛哈患呼吸系统疾病的机会极大。辛哈自己说,“这个城市的空气使人的寿命缩短了10年。”
辛哈只是亚洲经济奇迹中的一个小人物。亚洲近年的经济增长速度世界上前所未有,它带来的变化有目共睹。无数人迅速摆脱了贫困,大型都市在原先的农田里拔地而起,在经济一度疲弱的国家中涌现出了世界级公司。但在这些惊人成就的背后,亚洲也付出了昂贵的环境代价。
以中国为例,煤仍是中国主要的能源来源。据中国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2005年,中国的二氧化硫排放量达2549万吨,比2000年增加了27%。有毒气体对建筑物的影响,对农田、庄稼、植物以及人体健康的影响,造成了5098亿元人民币的损失。
私家车数量大增是造成天空灰蒙蒙的另一个因素。随着生活水平大大提高,购买汽车的家庭越来越多。仅北京拥挤的大街上就有250万辆以上的汽车,而且这个数字可能每年增长10%。
空气污染给人的健康造成了恶劣影响。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的迈克尔·布劳尔说,“空气污染水平上升之后,我们发现死于呼吸道和心血管疾病的人也多了。而且,与在空气污染水平较低地区生活的人相比,在空气污染水平较高地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