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王丽 娄炜栋
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婕 汪永春
自从钱报第一场社区跳蚤市场举办以来,本报接到了不少读者来电,他们说,一直期盼着第二场、第三场的到来。
昨天,由杭州吴山路社区岳王艺术城和本报联合举办的第二场“社区跳蚤市场”又让居民们过了一把“淘宝”瘾。
跳蚤市场
有了忠实“粉丝”
跳蚤市场的场面实在很火爆,不少市民就是拿着钱报寻过去的,这里面吴女士算是最忠实的FANS了。“第一场跳蚤市场我也去了,买了不少东西,实惠的!今天赶早来了!”吴女士乐呵呵地笑说。
再瞧边上那位络腮胡先生,已经满载而归,3元钱簇簇新的白铁小锅、6元钱的蓝色背包都是“冲锋陷阵”“抢”来的哦。“下次跳蚤市场我还来。”临走,络腮胡先生“丢”下一句话。
老花镜卖得火
因为找对市场了
徐小姐属于“近水楼台先得月”的卖家。首先是地理条件比较优越,因为家就住在岳王艺术城附近,徐小姐带来的闲置物不仅数量多,花样也新;第二呢,徐小姐眼光“毒辣”,颇能分析一番消费者类型:“我想来这里淘宝的,应该以大伯大妈居多,所以我推荐的明星产品是老花眼镜。”
这些老花镜是徐小姐以前摆摊剩下的。昨天,她一共带了20副,还没来得及多吆喝,就被热情的大伯们团团围住。“10元,还送一条眼镜绳!”
民间的促销手段还是很有效果的,大伯们很乐意地掏钱了。记者转了一圈,回头再问,老花眼镜只剩下4副了。
古玩火花
货物种类更丰富
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在岳王艺术城办跳蚤市场的缘故,这次社区跳蚤市场居然迎来了第一位卖古玩字画的市民。
“价格最高的是这个笔筒,木雕的,1500元。”这位不愿说出自己姓名的先生,从纸板箱里小心翼翼地捧出几个用报纸包着的古玩来,竹雕的佛像,木雕的笔筒,摊子一铺开,一下子涌来了很多人。
“都是自己收藏的,来摆一摆,看看有没有识货的。”这位卖宝的先生说,知道这些东西不一定有人买,但是在岳王艺术城里摆,也许能碰上几个行家,切磋一下也行。
这个古玩摊一度成为本场跳蚤市场最热门的摊位,但从9点活动开始一直到中午记者离开时,除了几块价格较低的线板被人淘走外,这位先生面前的佛像和字画依然无人下手。看来,古玩字画进跳蚤市场还不现实。
除了古玩,记者还发现了不少新鲜商品,一位火柴厂退休职工带来了好几套西湖博览会纪念火柴;一位音乐爱好者带来了闲置的音乐CD等等。跳蚤市场的货物,比起第一场要丰富很多。
“这里原先就是老的岳王路花鸟市场,卖的也是杂七杂八的东西,说白了,其实就是跳蚤市场。”岳王艺术城的胡经理笑说。
胡经理当即作了决定,以后每个周六、周日上午9点30分开始,岳王艺术城一楼大厅都会免费提供给居民作跳蚤市场,如果你有闲置的物品或者你想买到实惠的东西,不妨去看看。
另外,社区跳蚤市场我们还会继续办下去,想参加的读者可以继续留意本报报道。
有人列了清单来卖
金大妈是替女儿来卖闲置物的。“女儿还交给我一张价格表,叫我对着上面的价格卖东西,人家要是来还价,合算的话也‘放放掉’好了。”金大妈严格按照女儿的要求在做,柜台上的东西码得整整齐齐,和买家还价也是认真得很。不过,你想看看她的价格表那可办不到,金大妈跟记者说,这个是保密的!
讨价还价毫不留情
逛了一圈跳蚤市场,发现虽然各类物品的价格已经很实惠,可精明的“买家”们讨价还价还是毫不留情。陈阿姨带了2个脸盆、2个铝锅、一个搅拌机还有一个全新的焖烧锅。结果,原来买来两三百元的搅拌机和焖烧锅最后都以50元的低价被买走。“焖烧锅闲置了3年多,今天打算150元左右卖掉的,可他们最多给50元,想想反正也闲置着,就半卖半送了。”陈阿姨带来的所有物品就这样被一抢而空。
卖的钱抵不上“的费”
家住大关的黄小姐一大早打了车来到跳蚤市场,带来了一大堆女生用的包包、头花和绒毛玩具,0.5元、1元,因为价格实在实惠,结果“生意”出乎意料地好。一位大爷用12元钱买走了10多条头花,大爷说,送给7岁的小孙女,她一定喜欢。一个早上下来,黄小姐的“宝贝”差不多都卖光了,记者好奇地问了一下收入,黄小姐咧嘴直笑,“还不够我来回打的的费用呀,不过真的很好玩。我家里还有很多东西呢,下次还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