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3版:人物·封面人物
3  4  
PDF 版
· 魂牵梦萦申奥之路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魂牵梦萦申奥之路
■本版撰稿:钟文
  对于每一个体育人来说,能跨进奥运殿堂,都是其魂牵梦萦的终极理想。而对于荣高棠来说,他历经半个世纪的体育生涯,恰恰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奥运之路紧密相连。

  奥运邀请函 ,在开幕式前几小时收到

  1952年,新中国百废待兴,各项事业正渐渐走上正轨。而远在万里之外的赫尔辛基,第十五届奥运会组委会经过反复讨论,终于在1952年7月18日发出邀请,请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派运动员参加本届奥运会。

  这是国际奥委会决定对新中国发出的第一次邀请。不过当荣高棠见到这封电报时,距奥运会开幕式只差几个小时了。当时,他的身份是中华全国体育总会副主席兼秘书长,在主持着各种日常工作。

  说实话,这封晚到的邀请函,还真给中华全国体育总会来了个措手不及。荣高棠立即召集有关人员进行讨论。有人主张去,理由是经过反复斗争好不容易得到国际奥委会承认,如不去会影响关系,辜负了支持我们的那些朋友的盛情,去了也会扩大影响。有的人则不大主张去,一个重要理由是,新中国刚建立,运动员水平落后,在1951年的世界青年联欢节上就没拿什么成绩,在奥运会上肯定败北,会给新中国抹灰。他这样一说,大家也都倾向放弃。

  荣高棠知道此事关系重大,马上紧急报告给总理周恩来,写明了是否参加奥运会的各种理由。

  第二天,中央批件传达到荣高棠手里,上面赫然写着一行墨笔字,那是他熟悉的笔迹:“要去。请主席、少奇同志阅——周恩来。”再一看,毛泽东、刘少奇也已圈阅。

  尽管这个结果有点出乎预料,但荣高棠毫不犹豫立即执行。于是火速拟定名单,调兵遣将。3天后,新中国第一个赴奥运会的代表团组成。团长是荣高棠,副团长是黄中和后来成为外交部长的吴学谦(当时他担任团中央国际联络部副部长),以及后来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的董守义。法文翻译是后来成为国际奥委会副主席的何振梁,不过他那时只有23岁,刚从上海震旦大学电机系直接调到团中央国际联络部任翻译两年,浑身上下还透着学生气。干事是后来成为《新体育》总编的郝克强。运动员只有足球、篮球两支队伍和一名游泳选手吴传玉。

  升起五星红旗 ,就是最大的胜利

  去赫尔辛基定在7月24日,就在前一天,荣高棠和同伴们一起,等在中华全国体育总会的办公室里,周总理要和他们谈话。

  上午过去了没消息,下午过去了没电话,距离24日凌晨登机时间已进入倒计时,只剩下3个半小时了,就在这时,总理办公室打来电话了……

  赶到中南海西花厅,周总理开始询问代表团准备的情况。荣高棠作为团长汇报各项工作。他的汇报刚刚结束,周恩来立即对大家说:“到达赫尔辛基正式比赛赶不上了,可以多进行友谊赛,要积极参加友好活动。要通过你们的工作和运动员的精神面貌去宣传新中国。总之,重要的不在于是否能取得奖牌,在奥运会升起五星红旗,就是胜利!”

  从总理办公室出来,荣高棠一行马不停蹄就直奔北京西郊机场。7月24日凌晨5点,三架伊尔-14型小飞机起飞,荣高棠带着新中国第一个奥运会代表团,终于出发。

  代表团辗转到达芬兰首都赫尔辛基国际机场时已是7月29日上午11时。中午,按惯例,在奥林匹克运动村为中国体育代表团举行升旗仪式。足球运动员张邦伦担任了旗手,他站在旗杆下威武自豪。许多国家的代表团、新闻记者都跑来观看,抢镜头。

  雄壮的国歌奏响了,五星红旗冉冉升起。尽管看过无数次升旗,尽管国歌已十分熟悉,但荣高棠感觉在这万众瞩目的奥运村,在这远离祖国的异国他乡看升国旗听奏国歌,似乎更有一种神圣感,更有一种感染力。他坚信,这种场面对代表团每个成员都是一次灵魂的庄严洗礼。

  代表团遵照周总理指示尽力开展一些友好活动,团长荣高棠拜会了奥运会组委会主席、出席了国际体育教育会议并发言,使各国代表加深了对新中国的了解。

  这届奥运会的大黑马是苏联代表团,他们虽也是第一次参加奥运会,但竟与世界头号体育强国的美国代表团平分秋色。看到苏联代表团的辉煌战绩,荣高棠心情很复杂。尽管他知道我们的成绩是在所有人的预料之中,但抱个零蛋回去,毕竟不是什么光彩事儿:“我们要努力,等我们建国35周年时,说不定我们也能和美国来个平分秋色!”

  1984年,在国际奥委会修复了与中国长期中断的链条后,中国运动员第一次全面登上奥运会赛场,果然实现了荣高棠当年的夙愿。而这一年,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35周年!

  1993申奥失败 ,期待重头越

  从赫尔辛基回来之后,荣高棠一直奋斗在中国的体育战线上,只可惜十年动乱中,他受到了打击,一度长期离开了自己钟爱的体育事业。就在动乱结束后,他又迫不及待地回来。在他的直接参与下,中国在重新回到国际奥运大家庭之后,从洛杉矶奥运会开始后,都取得了骄人的战绩。

  光阴荏苒,荣高棠因为年事渐高,开始退出了国家体育部门的领导岗位。不过,他的心,却依然在和中国的体育事业一起跳动。

  在荣高棠的奥运记忆中,有一天,是灰色的,那就是1993年9月23日,2000年奥运会举办地揭晓日。

  那天晚上,荣高棠和很多中国人一样,都在喜气洋洋、谈笑风生地等待那个历史时刻的到来。他觉得,中国胜出,机会颇大。作为中国体育界的元老,荣高棠虽然并没有随团前往申办第一线,却也同样在北京的直播大厅里,等待着好消息的传来。

  那天的结果,每个中国人都依然记忆犹新。宣布投票结果时,国际奥委会萨马兰奇主席虽然第一个念出了“北京”,但那只是感谢,最后的获胜城市是悉尼。

  和几乎所有人一样,直播大厅里的荣高棠也一下子怔住了。人仿佛是从赤道一下子冲到了南极,心情从沸腾到了冰点。怎么会是这种结果?为什么会是这种结果呢!荣高棠脑子里一下子乱了,惊愕、沮丧、疑惑……

  这次申奥失败,给曾经信心满满的荣高棠很大打击。不过,和不少体育工作者一样,他却有着一颗坚强的心,很快,荣高棠就从失败中恢复过来,后来,他专心写了一篇文章:《希望中国争办奥运会成功》。在这篇文字中,这位已经和新中国体育一起走过了四十多年的老人坚信,在国力更强的若干年后,中国一定能够申办成功!

  北京终成功 ,为奥运希望“不要走”

  2001年7月13日,又一个冲击时刻。

  从那天早晨醒来,对于当天晚上中国申办2008年奥运会结果的预测就在荣高棠心里翻腾。他想起北京申奥代表团出发前特意问担任国际奥委会执委的何振梁:“究竟我们的工作做得怎么样了?”

  何振梁显得很有信心:“根据初步摸底,我们票数过半,能超过对方!”

  尽管何振梁这样说,但荣高棠还是不太放心。因为1993年9月23日北京申办2000年奥运会受挫的情景仍历历在目。

  那天晚上荣高棠又作为特邀嘉宾一起坐进了亚运村国际会议中心北京电视台的直播大厅里。

  出乎荣高棠的意料,北京在第二轮就以绝对优势胜出了!而且比第二名城市多出34票!当萨马兰奇用清晰的口音念出“北京……”两个字时,已经八十有六的荣高棠如同一个年轻人一样倏地站起,这时已听见窗外锣鼓齐鸣,焰火纷飞,远处还有鞭炮声……

  申奥成功后,国家体育总局开了一个老干部欢庆会,荣高棠在会上讲了一段感人至深的话:“各位老同志、老朋友,咱们盼了一辈子的盛会到了家门口了,百年一遇啊。2008年以前,谁都不许走,好好活着,能为北京奥运做点儿什么就做点儿什么,就算什么都干不了了,咱们也要到奥运会现场去呐喊助威!”

  参加那次会议的人,依然记得荣老闪烁泪花的目光。那目光里藏着一个世纪的风风雨雨,藏着一个体育人毕生的追求,藏着所有遗憾、伤感和狂喜的泪水,更多的是对2008的期盼。

  虽然,匆匆而去的时光终究在距离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还有632天的时候带走了荣高棠。可到那时,当奥运会的光芒灿烂在华夏大地的时候,人们肯定会记得,有这样一位老人,他的一生,都和中国,都和体育,都和奥运会,紧紧地联在一起。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