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11月9日凌晨,在柏林市中心“尼古拉小区”一间寓所里,有位83岁的老人“平静而永远”地睡去。刚好在17年前的这一天,屹立了28年的“柏林墙”轰然倒塌,而这位长眠的老人与“柏林墙”还有那个冷战时代有着太多的关联。他,就是前东德“间谍大师”——马库斯·沃尔夫,著名影片《柏林谍影》就是以他为原型创作的。
这个冷战时期的传奇人物,在数十年时间里曾被西方情报机构称为“隐面人”,因为一直无法搞到他的一张照片;他被视为“全世界头号超级间谍”,在长达34年的谍报生涯中,他领导的东德国外情报局是冷战时代规模最大的情报机构之一,手下指挥着多达3万名特工,而他最值得一提的一项“业绩”则是将前联邦德国总理勃兰特拉下马。
创建东德强悍谍报队伍
1923年1月19日,沃尔夫出生在德国小镇黑兴根。他的父亲弗里德里希是一名医生兼作家,当年著名的反法西斯剧作《马门教授》即是出自他的手笔。1933年希特勒上台后,弗里德里希因为自己犹太人和共产党员的身份不得不离开德国。随后,沃尔夫一家经瑞士和法国,辗转流亡到了苏联。在莫斯科,沃尔夫读完了中学,然后报考了莫斯科航空学院。
苏德战争爆发后,沃尔夫中断了大学的学业,他与弟弟康拉德一起被送到“共产国际”的一所学校接受政治和情报业务的训练。后来,弟弟参加了苏联红军,而他则留在莫斯科,担任了反战机构——“德国人民电台”的评论员。1945年希特勒灭亡之后,沃尔夫随同一批德共党员从莫斯科飞回德国。之后,他作为“柏林电台”的记者,参加了著名的“纽伦堡审判”的报道工作。
1949年10月,民主德国宣告成立,沃尔夫被派驻东德驻莫斯科大使馆,任首席参赞。然而他的外交生涯十分短暂,两年后他应召回国,受命参加了东德对外情报机构的筹建工作。
冷战年代,柏林堪称是国际情报斗争的“主战场”,东西方的大批谍报人员曾在这里展开激烈的较量。起初,东德的国外情报局对外打出了“经济研究所”的牌子,它的主要任务就是向西德的政府和情报部门进行渗透。沃尔夫在回忆录中说,由于没有经验,他们最初是在苏联克格勃教官的指导下“边学边干”。很快,东德在海外的谍报队伍迅速发展起来,并成为冷战时期世界上最为“强悍”的情报组织。1957年,不到30岁的沃尔夫当上了东德国家安全部对外情报总局局长,后来又升任该部副部长,官至上将。
“罗密欧谋略”大获成功
从上世纪50年代初到1961年建立柏林墙期间,东德有数以百万计的公民移居或逃往西德,东德情报部门抓住机会,在移民中“夹带”了大批间谍。当年,东德的派遣活动大都经过了精心策划:大部分间谍通常先找一份简单的工作干上一段时间,站稳脚跟后再根据现实条件逐步向目标领域渗透。短短几年,东德间谍不仅打进了西德许多重要的公司和政府部门,有的人甚至还爬到了很高的位置。
沃尔夫刺探情报的一个成功手段就是“罗密欧谋略”。在沃尔夫的领导下,东德国家安全局向西德派遣了大量男性间谍。他们被称为“罗密欧”,将主要目标锁定在“政府部门孤寂的女秘书”身上。在回忆录中,沃尔夫称自己在间谍史上的地位就是“完善了色情间谍的使用”。他派遣的第一个“罗密欧”是一名代号为“费利克斯”的工程专业学生。他1952年开始工作,掩护身份是一名洗发水推销员。为了接近政府工作人员,他曾有意赶在下班时分等候在离波恩政府大楼最近的一个公共汽车站,试图混在人群中捕捉线索。终于,他在波恩的一个公共汽车站结识了当时西德总理阿登纳的一位女秘书,迅速“堕入情网”。两人关系维持了好几年,“费利克斯”也打探到许多重要情报。
据说冷战时期,沃尔夫在德国境内外指挥的正式特工多达4000余名,此外还有无数的情报员、交通员和特工教练。
早在20世纪50年代,美国情报部门即“感到”了沃尔夫这个人的存在,认为他很有可能成为未来东德情报机关的灵魂人物。然而在冷战时期的许多年中,西方情报部门一直不知道沃尔夫的真实面目,他被称为神秘的“隐面人”。1978年,沃尔夫去瑞典出差。由于疏忽,他在斯德哥尔摩街头与德国巴伐利亚州议员弗里德里希·克雷默会面的情形被瑞典情报人员偷拍了照片,并很快被一名东德的变节情报人员指认出来。至此,西方情报机关才第一次看清沃尔夫的面孔。当时,德国《明镜》周刊为此还专门发表了一篇主题长文。
“纪尧姆事件”震惊西方
外界盛传,沃尔夫了解的西德秘密“比西德总理还多”。而在沃尔夫的情报生涯中,最成功但也是最失败的案例当属“纪尧姆事件”。
京特·纪尧姆原在东德国家安全部下属的一家出版社工作。20世纪50年代中期,他和妻子克里斯特尔奉命潜入西德,与大批移居那里的东德人混在一起。纪尧姆善于交际,和什么人都能谈笑风生。根据沃尔夫的指示,纪尧姆夫妇应设法在社民党内求得发展,于是他们加入了社民党。由于勤奋和谨慎,纪尧姆夫妇很快引起了党内人士的注意。几年后,克里斯特尔率先有了突破性进展,她被任命为德国社民党执委会委员、黑森州国务秘书比克尔巴赫的办公室主任。这段时间,纪尧姆夫妇搞到了北约的一些战略文件。
1964年,纪尧姆成为社民党法兰克福区的负责人,之后他在政途上一路凯歌。1969年9月,德国社民党在战后首次获得大选胜利。不久之后,纪尧姆经受了宪法保卫部门的严格审查,于1970年1月成功打入西德总理勃兰特的办公室。
在以后的几年中,纪尧姆以其干练和过人的工作能力博得勃兰特的信任与欣赏,他担任总理低级助手职务还不到一年,就被提拔为负责与议会和政府机构联系的总理首席助理,甚至还曾担任过总理办公室与西德情报机关的联系人。由此,他得以接触联邦德国政府以及北约的大量核心机密。
1972年秋天,东德间谍、时任西德工会联合会东德局局长的格罗瑙在西柏林被捕。由于他与纪尧姆在平时工作上有些来往,西德反间部门在调查中发现了蛛丝马迹,侦察人员的视线逐渐延伸到纪尧姆身上。经过相当长一段时间的监控和取证,纪尧姆夫妇于1974年4月24日被捕。这个事件犹如石破天惊,在西德政坛引起强烈地震,被视为“战后德国最大间谍丑闻”,并直接导致了勃兰特的下台。
令人遗憾的是,勃兰特总理当时正致力于弥合东西德的裂痕,他的下台令东西德关系再次跌入冰点。沃尔夫晚年也认为,这是他间谍生涯中最大的失误。他说:“把纪尧姆安插在西德政府首脑身边,有人认为这是我谍报生涯中最大的成功,我自己一度也这样认为。但现在想来这也是我最大的失误。”
拒绝中情局百万报酬
1986年2月,东德国家通讯社报道了一条令人吃惊的消息:米尔克大将的副手,东德国家安全部副部长沃尔夫宣布退休。
引退后的沃尔夫开始了文学创作,并逐渐成为东德政治体制的批评者。1989年3月,沃尔夫发表了他的第一部文学作品——《三驾马车》。在这部书中,他对斯大林主义展开了批判,并暗中表明了支持戈尔巴乔夫改革的主张,因此该书在东西德都引起了强烈的反响。西德著名政治家埃贡·巴尔甚至极力向德国前总理勃兰特推荐这本书,称它预示了东德体制的崩溃。
果然,事隔不久,柏林墙在1989年11月倒塌,东德政权迅速崩溃,而沃尔夫的境遇也随之出现了逆转。首先找上门来的是联邦德国情报部门。他们要求沃尔夫说出隐藏在西德政府内部的大批间谍,交换条件是不对沃尔夫进行法律起诉。但沃尔夫不肯出卖自己的同志,拒绝合作。1990年5月,又有两名神秘人物找到沃尔夫,他们代表美国中央情报局局长韦伯斯特邀请沃尔夫为美国间谍机构服务。事后人们得知,美国人之所以急于请沃尔夫出山,实际上是为了挖出内部一只最大的鼹鼠——超级间谍埃姆斯。但是沃尔没有接受中央情报局数百万美元的报酬以及定居加利福尼亚的诱人条件,谢绝了邀请。
1990年9月30日,也就是两德统一前三天,沃尔夫凭着苏联护照和红军上校军衔逃到莫斯科,但是由于俄罗斯方面不愿收留他,沃尔夫最终于1991年经奥地利返回德国。1993年,杜塞尔多夫高等法院以“叛国”罪名对沃尔夫提出起诉,判处他6年监禁,但联邦宪法法院最终裁定:前东德间谍不能被起诉。1997年,沃尔夫因“剥夺他人自由(五六十年代东德国情报人员绑架公民)”等罪名受到第二次起诉,最终被判处两年监禁,缓期执行。之后,沃尔夫一直在柏林居住。
如今的沃尔夫已经出版至少5本回忆录和烹饪书籍,成了德国家喻户晓的作家。2000年10月,他还曾携妻子来到中国,宣传其自传《隐面人》中文版的发行。沃尔夫曾说:“我试图从我的角度尽可能全面讲述一下我所知道的事实,我不能接受德国国内一些人对我的指责,说我无权回顾并剖析我一生的成败功过。我既不需要道义上的理由为我辩护,也不需要宽恕。但在一场大战尘埃落定后,现在是交战双方各自作出自我评价的时候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