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 前妻送了2800美元的花瓶
前女友送了120朵玫瑰
· 不教你诈,教你快乐生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1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不教你诈,教你快乐生活
刘墉昨做客钱报红人馆,和读者聊处世智慧、教育技巧
  本报讯 一位出版了40多本书的“心灵导师”,一位一画难求的成功画家,一位重度哮喘症患者,一位拥有一双优秀儿女的父亲,一位爱种花弄草的情趣生活家……刘墉,被称擅长煲“心灵鸡汤”的畅销书作家,昨天20:00来到钱报红人馆,与本报读者和网友探讨为人处世的智慧和教育儿女的技巧。

  在刘墉来之前,本报做了特殊前期工作——视频聊天室清除了鲜花、灰尘、喷墨和芳香剂等有可能诱发哮喘的隐患。但刘墉对自己重度哮喘的看法十分幽默:“写作时有时发作,文字就写得特别诗意;演讲时偶尔发作,就很HIGH,发挥超常,所以我觉得中国古代的诗人是否都患有哮喘?”

  刘墉的名字被人记住,除了他的高产之外,还有他那如卡耐基般指向都市人心灵塑造和磨练的持续努力,从开始的轻灵的《萤窗小语》、《点一盏心灯》,到后来最受欢迎的麻辣的《我不是教你诈》,都是为都市人人际交往和处世智慧支招,难怪有人称他为“心灵导师”。

  昨天,他到杭州市新华书店庆春购书中心签售新作《说话的魅力——你不可不知的沟通技巧》,盛况空前,排队购书的读者足有200多米长,在书店大厅内拐了好几个弯,其受欢迎程度可见一斑。

  作家刘墉——

  技巧,注重发挥正面的力量

  曾经做过电视节目主持人的刘墉在镜头前收放自如,口才飞扬,并充满了对生活的热情。他说,他是一个注重生活细节的人,因为细节可以生出技巧,技巧可以带来最佳的效果。

  他举了一个女儿的例子,坐在书桌前与她谈话,站在书桌前谈话,以及与她并排坐在一起谈话,后者就可以说通难题。又比如,推销员去推销产品,坐在靠门的位置,不会给主人压迫感。而这一切窍门,很多是生活中留心观察,没经历过的,他要做大量的调研和访谈工作。

  要在现代都市生活中活得游刃有余,争取融会贯通人际交流,已经不能是粗放型地竞争,因为时代在进步,对为人处世的文明和智慧的要求越来越高。而这里的学问,却不仅是现代教育的缺失,也是现在图书里面最空白的一个门类。刘墉就击中了这个心灵“必需品”,成就了他作品的一个巨大的市场。仅接力出版社出版的刘墉的图书就发行了超过300万册。

  刘墉的智慧也不是随随便便得来的。文如其人,他如今事业的成功不仅得益于他善于切入世事的关键点,达到最佳效果,而且也是坎坷人生的现实磨练。他9岁丧父,13岁家遭火灾成为废墟,16岁吐血休学,20岁住在违建区……“苦难的生活不让人悲观。”刘墉十分强调乐观的力量,“中国人有时习惯性不注重发挥正面力量,但我是个注重正面力量的人。”

  父亲刘墉——

  对孩子付出越多,爱越洋溢

  刘墉的话总是很快就会转到家人身上,亲情占据了心头极重的位置。可以说他是一个十分成功的父亲:儿子刘轩如今已是哈佛大学的博士,小女儿刘倚帆更是多才多艺,15岁便夺得了美国总统奖。

  “我最大的感触是亲眼目睹女儿降生,建议大家有可能都要进入产房,看看太太生产。与她一起使劲,一起脸变成猪肝色,然后孩子哇哇坠地,这个孩子就像是我自己生的一样。”刘墉说起宝贝女儿,浓浓父爱就像要满溢出来。他说,从小他就给女儿洗澡,水泼洒在孩子身上的快乐反应,拽拽腿她那快乐劲头,都是一种不可错过的交流。“要亲手照顾孩子,对孩子的爱是在付出中越来越多和越来越坚固的,就像长了一个爱的水龙头。”

  刘墉说,真正的爱不应该期待回报。“孩子不是给自己生的,孩子是给世界生的。”

  碰到代沟问题,刘墉会努力去填平。“我教女儿化烟熏妆,我也学会了上网,连屋顶漏水都通过GOOGLE查看,不然我怎么罩得住他们?”

  他认为,中国的教育制度很好,是公平的,因为任何人包括农民子弟可以通过高考制度找到自己的前途,就像美国的常春藤学校,招的可能就是边远地方的贫民子弟,就缩小了贫富差距。

  生活家刘墉——

  打开窗子,去思想、诠释和创造

  “记忆力不等于智商,智商不等于智慧,智慧不等于EQ。”刘墉认为,时代在变,价值观也一定要随着时代而变。“‘十年寒窗无人问,一朝成名天下知’的时代过去了,现在的大学教育10年就过时了,所以要终生学习。”

  刘墉不仅是高产的作家,还是画家,涉猎十分广泛。不仅出畅销书,还20年磨一剑,出过《唐诗句典》这样的学术论著。当问到作家和画家更侧重哪一个时,他却说:“我是一个生活家。”他过的是最为丰富的、涉猎面广的生活。年轻时,他从做电视节目主持人最红的时候退出转做记者,当被评上最受欢迎的电视记者时,他又一次激流勇退,到美国去发展。

  在纽约的家中,他种满了花花草草,还专门写了一本《花痴》的书,甚至还养螳螂。更为神奇的是,他的家中有三位老人同住——他的老母和岳父岳母。他捐资教育事业,仅在内地就资助了37所希望小学。去年,他带妻儿到了贵州看望一位捐助的双目失明的小妹妹。“这不仅是我们的一种家庭教育,而且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

  “一个人要轻松地与人交流,除了要关怀自己,还要关怀他人。要打开窗子,去涉猎和了解很多丰富的东西,这样才能跟别人和这个世界很有效地沟通。”

  要涉猎这么多层面,刘墉有那么多时间和精力吗?“我看书的时间不算多,大部分时间都在思考。”刘墉说。“现在已经不是一个靠记忆的时代了,重要的是你怎样去诠释东西,重要的是看法,是跳出世俗的框框,创造出一些东西,这样才能成功。”

  本报记者 陈桔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