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进城忙生计,极少有闲暇时间看书读报,唯一的文化生活是租几本武打书看看。物质上还不富有的民工兄弟,同样面临着精神生活的匮乏,我们的城市能给民工兄弟怎样的精神生活?
昨天上午,《民工生存智慧文丛》赠书仪式在省建设投资集团浙江建工武林门客运码头工程项目部举行,浙江教育出版社把500套《民工生存智慧文丛》送到了民工兄弟的手上。
一本民工自己的读物
关爱民工,需要我们做很多。《民工生存智慧文丛》是省新闻出版局“百种重点三农读物”选题的图书之一,并列入了2006年省重点图书规划。
《民工生存智慧文丛》一共有8册,从如何求职、如何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到关注自己的健康、解决婚姻问题、教育子女、业余生活等不同方面。为了适合民工阅读,丛书作者们从一开始就抱着“写一本民工自己的读物”的写作理念,深入实地调查、查找资料,努力使书中涉及的问题贴近民工们的需要。小开本、低价位(4.7元一本),书中加入大量插图,语言文字也很通俗。
青年民工急需充电
来自四川的小王出来打工已经5年了,他凭着一份力气和吃苦的精神努力工作着。他跟我们说了句大实话:“这些年来,我从没有去过一趟书店,没有买过一本书,也没有读完一本书。”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程度的小伙子现在有一个心愿,挤点时间读完这套丛书。
据《求职之道》一书的作者郑益群介绍,进城务工者中有一个45岁现象,即45岁以后就少有人离乡背井来卖力气了。而这些正当年的年轻人,没时间读书,没钱买书,没意识看书,使他们在融入城市时倍感孤独。
35岁的钱超是工地上的钢筋工,女儿12岁,儿子6岁,他一眼就从这套丛书中找到《望子成龙》这本书,想从这里找到教育孩子的良方。他对孩子的管教以打骂为主,棍棒之下出孝子是他的育儿心得,“看来要改改这种管教方式了,我和老婆要从中学一手。”他希望儿女们好好读书,改变命运。
关爱民工还有很多事要做
对进城务工人员,我们很多人不是以平等的目光看待他们,总是戴着有色眼镜。
他们也有自己的文化需求,每个星期能看一场电影,国庆长假工地上有晚会,他们就觉得特别开心。正如来自淳安一个偏僻小山村的程泰德所说,他1997年来杭州,尽管在物质上还不富有,但他想做个精神的富有者,开心每一天。
本报记者 梁建伟/文
周广利 董旭明/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