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4版:走进世界名校
3  4  
PDF 版
· 敲开殿堂之门
· 敲开殿堂之门
· 哈佛小资料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敲开殿堂之门
——在哈佛的阳光下
■本报记者 鲁强 文/摄
  左手自由,右手压力

  在哈佛做过访问学者的华东师范大学著名教授陈子善,告诉本报记者,哈佛与我们这边的学校最大的不同是,空气里有自由的气质,而不是一本正经。

  我知道他这指的是文化氛围、学术精神,而并非是指哈佛学生的读书生涯就真轻松自在得一塌糊涂,《爱情故事》里描述的“谈谈情滑滑冰”仅仅是电影,事实上,就学业而言,哈佛学生的压力是相当重的。

  哈佛的学生来自全美乃至全球各地, 目前正式注册有1.8万 名学位候选人,以研究生为主,也包括本科生。 另外还有 1.3万 名非学位学生在其扩展学院学习一门或更多的课程。要进入哈佛学习,是非常困难的事情,因为哈佛一直是美国录取竞争最激烈的学校之一,每年的申请人数不胜数,高达20000多人,但只有 10%左右的录取率。

  正因为精英扎堆,学术水平要求高,再加上严格的学位授予制度,学生在这里学习压力比较大。要拿到哈佛的学位不是太容易,而这也是哈佛学位的价值所在。

  现在伯克里大学材料系做教授的吴君乔先生,笑着对本报记者说,前两年他在哈佛做博士后时,曾听说,化学系的研究生有因学业压力过大而崩溃自杀的,此事惊动了学院教授,于是在要求给学生减压的呼声下,教授们郑重开会,研讨了半天,最后想出的办法是在厕所里按上一些喷水龙头,建议学生在焦虑不堪时去那儿淋浴减压 ……

  虽然这有点幽默,但哈佛学业之重也可见一斑。

  来自中国吉林的哈佛学生小戴告诉记者,在这里读书每天都很忙,做不完的实验,这里的学生优秀的太多太多,而且都非常勤奋。

  当记者问小戴来这里学理工科的中国学生有多大优势时,他说的是另一个有趣的现象。他说,这里的美国学生学什么大多是出于自己真正的兴趣,虽然都说美国学生选择学纯理论的不多,但那一小部分选择的人,则是因为自己真正喜欢这门专业,所以他们的能力是真正的强。

  他说,就我自己最直观的感觉,美国教育和中国教育最大的不同是:美国是先松后紧,从小学到高中是渐紧的过程,到大学则是不断地抽紧,但人能承受,因为随着学生自己年纪的增大,其心理承受力也在增加,到大学已经是成人的心理了;而在中国,从小学开始就好像在冲刺了,高峰是中学,经历了那样一个严酷的初中和高中,到了大学,中国孩子就没有多少读书的兴趣了。

  他说,只有热爱和兴趣,才能让钻研学术变得不那么苦,才会激发出自己的潜能。

  教学理念:传授学习方法论

  哈佛毕业生成才的特别多,据说这与学校前瞻性的教学理念有关;哈佛的学生往往自信,据说这除了他们自身的优秀素质之外,还与学校对他们进行包括领袖意识在内的综合能力的培养有关。

  “哈佛大学给予学生的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谈到哈佛的教学理念时,在哈佛大学曾担任校长10年、现任哈佛名誉校长的陆登庭先生表达过这样的观点。他说,解决问题的方法不仅局限在学习上,也同样适用于生活中。哈佛大学有来自世界上一百多个国家的学生在一起共同学习,他们有着不同的生活习惯、不同的政治观点,因此我们必须教会他们解决问题的方法,帮助他们在出现分歧时加强沟通,相互了解,达到和睦共处。

  “从某种意义上说,哈佛是在做一项教育实验,强调人们之间的相互了解、相互学习,使他们更人文地去了解对方。”陆登庭说。

  谈到学习知识方面,陆登庭指出,大学应该教学生一些知识、理论,作为他们研究的基础,教会学生采用怎样的学习方式解决自己的问题。他说:“在哈佛大学,昨天老师给了学生一本书,今天就会问他有什么想法,而不是采取那种简单的考试。”他强调学生在哈佛会有很大的自由度,自由选课,从事不同的研究,使他们采用热情的方式来学习,学校提供给他的应该是研究的课题和方向,指导学生做出自己的决定并保持足够的目标持续学习。

  他说,在哈佛我们并不关注学习和今后工作的关系,学习法律医学的学生不仅要学习某些集中的课程,也要涉猎人文科学,从社会科学中得到一些哲学启示。实际上我们要做的就是让学生学到不同的课程、知识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有能力继续学习。通过教育,让学生掌握了非常好的学习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正是一所好的大学应该给予学生的东西。

  中国学生通往哈佛之路

  刚到哈佛的参观者,都想寻找哈佛的校门,拍照留念。

  这其实是徒劳,哈佛与众多美国高校一样,没有主大门的概念,只有大大小小的9个入口通往哈佛园。

  那么,从哪一条路走才便捷呢?

  与游客这样的疑问相仿,对于那些准备出国留学并且对哈佛万般心仪的中国学生来说,通过哪一条路,才能走进魂萦梦绕的哈佛大学呢?

  来自吉林的小戴,笑容阳光,他说,哈佛的中国留学生?哦,这两年挺多,在校园里常常看到他们。

  他说,每年,大概有五六个从中国内地考过来。另外,再加上在海外读高中的中国内地学生考过来的,中国面孔是在多起来。

  在海外读中学,在海外考哈佛?这是吉林男孩小戴自己走的通往哈佛的路。他读初三的时候,便被新加坡一家中学选拔,在新加坡读完高中,就直接考了哈佛。

  这样的模式,据说这些年渐盛,据说,哈佛、耶鲁都有一批这样的中国内地的海外高中生。

  那么,除了这一条路之外,哈佛在面向中国的招生方面,还有哪些可供学生参考的信息?

  记得在今年8月开幕的“2006哈佛AUSCR中美学生领袖峰会”上,哈佛大学招办主任菲茨西蒙斯首次对媒体完整剖析哈佛中国招生的思路。“哈佛考虑分数,但通常并不把录取决定仅仅基于分数,哈佛会破格录取许多在一方面有卓越天才的学生。”

  菲茨西蒙斯表示,对于一些出色学生,例如国际比赛中的金牌获得者,在某一项评分中远远超出同龄人的学生,完全可以在总分未必高出别的申请学生的情况下被录取。

  据介绍,与一般特长招生有区别的是,当这些学生进入哈佛之后,哈佛从来不强迫这些学生在大学期间要重复做他们这些“最擅长”的事情,一切自愿,哪怕哈佛招生 的初衷是因为一个学生的体育能力,这个学生并没有义务在学校里参加任何竞技项目或者为校出赛。

  菲茨西蒙斯强调的是,在整个招生过程中,会有30名至35名全职成员参与整个招生工作。而除了这些专职人员之外,有几十名经过选择的教授会加入招生工作中,参与专业评估的工作以帮助招生工作的进行。也就是说,一个被录取的学生,他(她)的申请材料会至少经过三轮不同委员会的审核,才被送到最后的投票委员会。

  对于中国学生,助学金体系也是一个关注的问题。据悉,从今年开始,哈佛启用了一套全新的助学金政策,更大程度地降低了来自中低收入阶层家庭的预期支付费用,从而保证让所有被录取的优秀学生,不论贫富,都能承担高昂的学费。 哈佛招生办主任菲茨西蒙斯先生表示,哈佛的2005年财政统计显示哈佛平均给予每个学生3万美元的财政补助用于帮助他们承担哈佛学费。国际学生和美国国内的学生一样接受评估、获得助学金。

  与耶鲁、斯坦福等著名大学一样,哈佛在录取学生时坚持“唯才是举”的基本理念,一般不考虑申请者的经济状况,如果学生确实优秀,对于需要经济资助的学生就会提供相当可观的各种资助,直到其顺利毕业。吉林男孩小戴就是这一政策的受惠者,他每年可得奖学金4万多美元。

  菲茨西蒙斯先生介绍,近十多年来中国内地学生人数在哈佛确实不断增加。据统计,1993届哈佛招办仅收到8份来自中国内地的有效申请; 2003届,有效申请数目为44份;去年也就是2009届,中国内地有190多份申请表寄到了哈佛,而今年即2010届,这个数字已经增长到了有效的256份。与此相应的是,被录取的中国学生人数也有所增长。从几年以前的 2人,到去年的5人,一直到今年7人,越来越多的中国内地学生走上了哈佛的舞台。

  在提到中国学生如何才能走进哈佛时,菲茨西蒙斯德的建议是:中国的学生需要在学术、课外活动及个人特长上进一步完善自己,这样才有能力与世界其他地方的申请者们一较高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