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所现代大学肩负三项基本职责:科学研究、人才培养、服务社会。任何一所大学要完成这三方面的任务,其选址或所在地应该考虑到这样一些有利条件:
其一,文化。杭州是中国七大古都之一,又与现代工商经济的代表地上海“一丈之隔”,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互相交融。这对于区域内大学的创办非常有利,造就了浙大“海纳百川”的气度,人文精神与现代科技精神俱备。
其二,经济。1978-2005年全国GDP增长了50倍,而浙江增长了100多倍。经济的高度活跃提出了技术、劳动力等中国经济、社会发展中超前的、有代表性的问题,为浙大教授提供了丰富的研究课题,并吸引了国内外的学者共同研究。
其三,人居环境。吸引了很多学者愿意到浙大任教的,除了人文、经济因素,许多人是奔着杭州的人居环境而来。经济社会发展的喧闹大潮中,杭州难能可贵地提供了一块静土。
其四,政府对大学的支持。杭州政府的城市发展与产业发展规划非常有利于浙大发挥学科优势。如“天堂硅谷”对计算机科学等提出了新的需求;西湖“西进”让建筑工程学科的师生得到了用武之地;“和谐创业”为社会科学和人文科学作用的发挥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身为杭州人,我在自己的工作和生活中深深体会到,杭州的气质已经深深地渗入求是园,我为此自豪。
杭州市哺育浙江大学,点点滴滴,于无声处听惊雷。远的不说,从四校合并以来,按时间顺序,我们浏览当时媒体,就发现了一串新闻珠。就如一个孩童的成长壮大,离不开母亲的哺育,城市温柔地把大学抱在怀里,大学因为一个地方的慷慨而获得生命力。
1连通
——21路公交连线浙大四校区
【《钱江晚报》1998-09-10】
点评:四校合并后,浙大四校区从东至西,散落全城。为促进四校师生融合,杭州牵了一条红线——为浙大特设21路公交车连通四校区。浙大紫金港校区建成后,杭州又专门开通89路、74路公交专线,直接连通新、老校区,被师生亲切地称为“幸福89路”。
2奉献
——杭州供地3000余亩建设浙大紫金港校区
【《人民日报》,2001-1-9】
点评:大楼、大师、大学精神,浙大校长杨卫认为一所世界一流大学至少要让每万名师生拥有一平方公里土地,这是浙大所有老校区的合并都无法实现的。此时杭州市委市政府的一句话让很多浙大人感动:支持浙大发展,杭州义不容辞。
3孵化
——杭州搭建孵化平台,助建浙大科技园
【《浙江日报》,2001-10-25】
点评:刚毕业的浙大学生或清贫的浙大教授,欲创业更需支持。杭州帮助浙大人实现了这个梦想。多年后的今天,浙大科技园已拥有396家企业,其中企业50余家,孵化项目400余个。
4速度
——紫金港校区一年建成,1.5万人入住
【《钱江晚报》,2002-10-09】
点评:紫金港校区2001年9月正式开工,2002年10月正式启用,一、二年级本科生共1.3万人入住。如此庞大的工程仅用了一年,被誉为“杭州速度”。而这速度来源于杭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从拆迁到水、电、气、通讯、道路配套,他们做了大量艰苦、细致的工作。
5机会
——杭州为浙大师生提供大量挂职锻炼岗位
【《浙江日报》,2003-12-30】
点评:不仅是西湖区,整个大杭州都在为浙大师生提供这种机会。2001年以来,杭州在8个县(市)区和传化集团为浙大建立了研究生挂职基地,共安排了7位干部教师和463名博士、硕士研究生,为他们提供了受训机会和工作条件。这成为高校中流传的“浙大经验”。
6资助
——杭州设立专项资金支持浙大科技
【《科技日报》,2004-3-4】
点评:2001年,杭州市与浙江大学建立了战略合作促进委员会,这是一个务实的合作。从2002年开始,杭州设立“5112工程”专项资金(2004年起并入产学研合作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浙大与企业共同实施的科技项目。至今已累计投入3035万元,浙大1000多项高新技术成果得到有效转化与应用。
7氛围
——高新区(滨江)每年800万支持浙大师生实习
【《杭州日报》,2004-06-11】
点评:今日著名的浙大网新、中控等龙头企业都曾受其“恩泽”。学在杭州,创业在杭州,这样的氛围下,1000多名浙大教授与研究生组成的研发创业团队活跃在各个IT领域的骨干企业中。
8保障
——总面积为32万平方米的浙江大学港湾家园住宅项目在杭州市委市政府支持下妥善解决
【《光明日报》2005-03-16】
点评:3个月后,杭州本地媒体出了一则这样的新闻:浙江大学大手笔招聘234名教授,允诺引进教授可享受学校对引进人才在启动经费上的待遇。
9高价
——杭州助浙大24.6亿高价成交湖滨校区地块
【《今日早报》2005-10-22】
点评: 24.6亿,湖滨校区以出乎所有人意料的高价成交。据说为了这杭州还专门召开过市长协调会,指示有关部门作好前期规划和准备工作。
10休闲
——浙江大学开设亚太休闲教育研究中心
【《杭州日报》,2006-6-11】
点评:世界休闲博览会执行官杰拉德·凯尼恩教授说,2006杭州休博会最珍贵的“遗产”,就是亚太休闲教育培训中心这一机构的成立。最前沿的社会经济文化,催生了最前沿的学科发展。
11卫星城
——杭州围绕浙大紫金港打造“和谐社会示范区”
【《杭州日报》,2006-08-01】
点评:共享型的大型公共设施配套建设即将上马;投资逾9亿元的钱塘江引水入城西工程已经落定……这一切,都意味着以浙江大学紫金港校区为龙头,周边地区为核心,概念浙大、湿地公园、水乡都市、孵化基地四大功能交融的“和谐杭州示范区”建设已经取得了长足的发展……紫金港周边出现了这些名词:银泰购物广场、欧尚超市城西店、紫金广场购物中心、上城科技经济园区、耀江·文鼎苑……
12引力
——浙商吸引哈佛教授直奔浙大
【《杭州日报》,2006-10-26】
点评: 浙江大学光彪讲座教授、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担任浙大“儒商与东亚文明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原因之一是浙江活跃的区域经济可以为他提供丰富的研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