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冷静与激情,作为一位专家型校长,作为浙大新一届校长,我们在杨卫身上看到了这两者气质并不冲突,这位生于北京长于北京的“50后院士”,在他学术精力最充沛的黄金时间,初踏江南,和他的团队一起,正在规划着“顶天立地助杭州”的新文章。
一半科研经费来自地方
“我来浙大才3个多月,正在边走访边了解。学校、企业和政府,产学研合作,实际上是一个三螺旋紧密结构。浙江人杰地灵,让高校萌发科技创新的冲动。浙大得益于杭州这座城市的魅力,在‘地利’方面得到杭州诸多好处。有一个数字我印象深刻,浙大的科研经费中有一半左右是从地方得来。我们学校专门设有地方合作处,为在其他国内高校不多见,我们与全省11个地级市都有合作协议。”
记者旁白:2002年,市校双方启动了杭州市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专项研究项目,杭州市每年拨专项研究经费40万元,以解决杭州经济社会发展中具有全局性、前瞻性、战略性和综合性的问题。
2002年,杭州市拨出科技经费设立“5112工程”专项资金,专门用于支持浙大与杭州市企业共同实施的科技项目。
这一系列机制、政策的出台,有效地拓展了市校双方合作的广度和深度。
市委书记关心紫金港
“我听张浚生同志说,1998年四校合并的时候,杭州市委书记王国平主动和他提及浙大新校区选址的事,陪同他们走访周边郊县,当时,三墩农居点还没有拆迁,环境有些乱,但进去一看,地方很大,还有一片湿地,是一处典型的江南水乡。现在这片湿地我们保护得很好。
在下一步建设中,浙大准备在这一地区建立一个大型医学中心,杭州市也准备在紫金港和西溪湿地之间打通,开出科技园、旅游区,盘活城西。”杨卫说,“在浙大的发展与杭州市的发展规划上,有许多‘交相辉映’之笔,这也是让我这几个月中感受很深的。”
记者旁白:2001年9月18日,浙江大学紫金港新校区工程建设举行了开工典礼。
通过杭州市的积极努力,浙大湖滨校区地块以24.6亿元的高价顺利挂牌出让,为新校区建设打下良好的经济基础。
4个80%值得说
“浙大有4个80%值得说说。一是浙大承担了80%的杭州市重大科技创新计划项目,二是浙大与杭州市企业合作申请的发明专利,占全市总量的80%以上,三是浙大参与了杭州市80%的农业科技项目,并与杭州市80%的农业龙头企业建立了科技合作关系,四是杭州80%的高新骨干企业与浙大建立各种形式的合作。我们要有高端的技术,才能脚踏实地为杭州服务。”
记者旁白:喜爱读外文小说,喜爱把《小说月报》放在枕边的杨校长,向我们提起马一浮创作的“浙大校歌”:大不自多,海纳江河,唯学无际,际于天地……树我邦国,天下来同!”他感动它的大气和对心灵的撞击,更有一种责任在肩头上滋长。
文/本报记者 徐澜 俞熙娜 摄/李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