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1版:每日新闻·连线
3  4  
PDF 版
· 小春笔上学了
· 废墟里扒出工友
· 中国裘皮城落户余姚
· 农博会魅力四 问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5天招客19万人次 现场销售8500万元
农博会魅力四 问
■ 杭州·本报见习记者 王科 赵路 本报记者 郭闻 林燕  
  本报讯 昨天是省农博会最后一天,杭州和平会展中心周边马路上汽车排起了长龙,人群开始了最后的疯狂抢购。从11月23日至27日,杭州和平国际会展中心几乎成了杭州最热闹的地方。当“商场血拼”从最初的狂热逐渐堕入疲劳以后,“农产品血拼”成了这个城市这几天的新鲜面孔。

  以“特色、文化、竞争力”为主题的此次农博会吸引了3000多家优秀农业龙头企业,展示约万余种优质农产品。虽然大多数人以前预想农博会会“红”,但没有人预想到农博会“红得发紫”。据农博会组委会统计,本届农博会前来参观购物人数达19万人次,5天内达成了8500多万元的现场销售额,订货额超过8亿元,大大出乎主办方的意料。

  农博会已举行了6届,每届都在省城掀起不小的波澜,每一届都是人流如潮,现在,农博会已成为省内参展规模最大、知名度最高、参与面度最广、交易最为活跃的大型展会之一。

  省农博会的魅力甚至吸引了来自海外的目光,国外参展和采购客商越来越多。有位加拿大客商自费前来,在农博会上逛了四天,订购了包括绍兴霉豆腐、龙泉香菇、泰顺筷子、丝棉在内的10多种农副产品。

  是什么魅力,让消费者对农博会如此着迷?

  ■魅力一问:

  农博会为何老少皆宜?

  算上今年,王大妈已经是第4次“血拼”农博会了。“农博会上东西多品种全,我来之前都先把要买的东西在纸上写好,到农博会直奔专柜。”王大妈晃了晃手中的购物单。在这张购物单上,从家里要买的大米到孙子要求带的零食,应有尽有。“就算这样,今天还买了很多计划外的东西,好东西太多了。”王大妈抱着自己的“战利品”开心得合不拢嘴。

  除了提着大包小包的“马大嫂”们,展会上还经常可以看见年轻人的身影。

  任女士说:“农博会上有许多是市场上平时买不到的东西,价格又挺公道,当然要来逛一逛。”

  5个放学后来看热闹的中学生说:“农博会有些东西挺新鲜的,比如那个鲜橄榄,以前没有见到过。”

  越来越多年轻的声音讲述着农博会对于他们的吸引力。

  “老年人比较在意价格问题,而年轻人则更注重品质与新鲜感。”浙江省农业厅优农中心主任张国镇说:“比如米糠油这种新产品,对身体有益,但价格偏高,买的大多是年轻人。农博会为各类消费群体提供了购物平台,各种人群都能在农博会上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东西。”

  ■魅力二问:

  东西为何令人放心?

  “玉环的文旦,味道就是和街上的不一样,正宗!”

  “庆元的香菇,拿在手里只只饱满!”

  “在外面不敢买的鸡蛋,在农博会上可以放心地买。”

  农博会上,经常会听到消费者这样的对话。

  在最近“红心蛋”、“多宝鱼”食品事件发生后,人们对食品卫生问题更为关注,而农博会又为消费者提供了一个买到放心食品的机会。“品质有保证”,这正是农博会办得红火的关键。

  政府组织严格把关,保证了农博会一年“红”胜一年。张国镇说,本届农博会不接受省外商家自发的报名行为,外省商家必须通过其所在省份农业厅联系参展事宜。对于省内报名参展的商家,也做到严格检测、层层筛查、精挑细选,有效保证展销产品的质量。

  在对参展商的内部管理上,主办方也可谓“煞费苦心”。对于私下进行转摊、并摊的展商实行严格的处罚,确保在参展期间产品的内容与品质不发生变化。如此严格的管理制度,就是为了确保消费者能够“买得放心、买得满意。”

  ■魅力三问:

  美食摊为何红火?

  昨天下午,在农博会闭幕后,门前广场上的美食摊前依旧人头攒动。在一家馄饨摊上,现场一个硕大的汤锅香气四溢,白里透红的小馄饨在汤里上下翻滚,勾人食欲。在这里,顾客可以试吃一小碗,吃得好,再买。摊前挤满了食客,刚逛完农博会的陈小姐和男朋友好不容易领到一碗试吃:“真的很好吃啊。等会儿再买一碗。”

  摊主说:“食客本身就是一道绝佳的招牌。在试吃氛围推动下,我们带来的2500箱方便馄饨已经卖完了。”

  农博会美食街与杭城其他的美食节的性质不一样,后者大多是以盈利为主要目的的纯商业行为,前者却是推动产业品牌的一个契机。

  正因为这个经营理念上的差别,使一般美食节商品定价偏高,因而越办越冷清;而农博会美食街商家,主动邀请顾客免费品尝或者低价销售,基本以每份一两元为主,所以顾客如云。

  ■魅力四问:

  台湾水果为何受欢迎?

  “一个柿子50元。”这几乎是农博会上尽人皆知的“新闻”。然而就是如此昂贵的台湾水果,也销售一空。

  “我前几天买了两个芭乐。”外企白领陈小姐这样对记者说:“商家还送了我梅粉,告诉我怎么吃,介绍得很详细。”

  台湾水果价格高是由台湾地区消费水平、水果运输保存费用偏高等客观原因造成的。但在农博会上出售的水果都经过严格检测挑选,其可人的卖相、新鲜的口感依旧为它们赢得了广大年轻人的喜爱。

  据悉,这次台湾南投的客商,基本上都是当地乡农会的成员,大部分都是自产自销的形式,意在推广品牌,打响知名度。来自南投的茶农李香雀昨天在空空的柜台上悠闲地与同乡聊天。她高兴地说,自己带来的120公斤乌龙茶短短几天就全都卖完了,浙江人的消费能力令她吃惊。“浙江市场真的很大,这次我们来先探探路,回去要好好做个总结,明年我们再来!”她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