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民声
3  4  
PDF 版
· 瞧,这些亮晶晶的文字
· 童言无忌
· 愿孩子童言里有“我”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1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愿孩子童言里有“我”
■冰 波
  一年多来,我辗转于很多的小学,或者讲座或签售,一直在辅导孩子关于阅读,关于写作,关于文学以及文学中的艺术元素。

  很多时候,我会进行这样一个实验:我与孩子就在现场共同来完成一个命题作文,完成之后,我们来比较一下,作家的写作与小学生的写作到底有哪些区别?

  比较下来的最重要的区别是:一个小孩子,非常“整齐”、“自然”地想在他构思的文章里讲一个道理给我听;而我,一个作家,却想把最有趣或者最感人的事讲给他们听。说他们“整齐”,表达的是他们大多数都会不约而同地朝一个方向去构思,说他们“自然”,表达的是他们认为写作文当然最重要的是讲道理。这种“整齐”和“自然”,显然表现出了学生们对于写作文这一件事,已经“训练有素”了。

  我常想,写作真的可以“训练有素”吗?当写作变成像一种套路或者一种模式的时候,写作的意义恐怕只剩下语言的功能化,而失去了语言的艺术化了吧?

  “训练有素”的结果是,孩子们会掌握越来越多的格式化语言,即一种作文里“应该这样写”的话或者是“必须这样写”的话,唯独会越来越少的就是写作者本人——那个有血有肉,全世界只有唯一的“我”。

  学生作文里很少有真正的“我”,这是学生作文最普遍存在的问题。

  什么时候,我们孩子的作文,除了完成“语言功能化”的基本功之外,同时还能激发孩子的艺术潜能,能发现孩子的语言天赋,能提升孩子的独特的思维(准确的说是思辨的、或者感性的艺术思维),能训练孩子的生动而准确的表达能力……那将是多么美好啊。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