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1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简·爱式的音乐老师在哪里
· 戴滨淳耍“牌技” 导演组看傻了眼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1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音乐的新人群有新要求 科班出身的不愿教也教不了
简·爱式的音乐老师在哪里
  本报讯 “随着艺术类高校的扩招,每年全国音乐专业的学生的就业都成了一个大难题,应届毕业生中能够从事音乐相关工作的只是少数,大量毕业生都转向其他行业;可是在另外一方面,很多民办艺术类学校的业余音乐教学却非常缺老师。”

  昨天,浙江天目艺校校长龚杭君向记者直指艺术教育的一大怪现状。而造成这个问题的最主要因素,就是几十年不变的专业音乐教学模式已经完全不适应社会大众学习音乐需求的变化。“许多新的学音乐人群冒了出来,”龚杭君说,“而他们学音乐的目的并非为了成名成家,只是为了丰富生活而已。教他们也用培养音乐家的教学方法,自然是行不通的。”

  教这些学生,要求老师有全面素质,必须样样都知道一些,“就像文学名著《简·爱》里的简·爱那样的家庭教师。”龚杭君说,“我们学校将会从社会实际出发,培养简·爱式的音乐教师。”

  老人、全职太太、老板、干部

  各有各学法

  “‘琴童’的叫法深入人心,在传统的观念中,学音乐的似乎都是些未成年的小毛孩子。”龚杭君说,“但是在天目艺校里,业余学习各种乐器和声乐的,有各年龄段、各种身份的人群,其中增长得最快的,有老年人、全职太太、医护人员等白领,甚至企业老总和中层机关干部。他们来学音乐,有各自不同的出发点,却没有一个是想要以音乐为生的。在学习的同时,他们有各种各样的需求,要求老师有全面综合能力,这是个很值得研究的课题。”

  越来越多的老年人在退休后,选择了学音乐,他们大多数选择学古筝甚至学钢琴。这些老人的目的不仅是为了修身养性,也是想借此认识更多朋友,以驱走晚年的孤独感。而全职太太们学音乐,往往是为了扩大社交圈,她们在上课时有着另外一种爱好,就是喜欢聊天,经常是50分钟一节课,半小时学琴,20分钟用来与老师和同学闲聊。而且这些全职太太的经济实力、社会地位和文化水平都相当高,她们交流的内容从社会现象、投资炒股到时尚消费都有,这往往让一些“双耳不闻天下事”的音乐老师无所适从,他们的课也会令全职太太们感到乏味。

  企业老总和机关干部也是引人注目的学音乐新军。现在杭州的很多艺校,企业老总和机关干部们来学萨克斯和钢琴的很多。他们都是为了在事业有成之际,完成青年时代未圆的音乐之梦。这群人的特点是“有钱缺时间”,所以学费比较高,上课时间却只能不定期地“见缝插针”,需要实行约课制。而且,他们只是想学会几首曲子而已,教学只能根据进度慢慢来,按部就班的专业式教学模式就不行。

  业余学生

  专业毕业生不愿教也教不了

  对此,大风音乐艺术专修学校校长陈建国也深有感触。“专业文艺团体的演奏员在我们学校当老师的有不少,他们教业余学生都习惯性地以专业的‘高标准严要求’,学生回家后要求保证大量的练习时间;但学生的想法是‘我是来玩玩的,不是要当演奏家’,发生抵触情绪,时间一长就会不耐烦。但是,老师还会觉得自己花了那么大的心血教,学生的态度却这么随便,也难以接受。”他认为,很难说谁对谁错,问题的根源在于音乐师资培养落后于时代变化。

  “许多音乐专业毕业生的现状,可以用‘高不成、低不就’来形容。”龚杭君说,“专业学音乐的人总有一种孤芳自赏的倾向,省内衢州、台州等地区的基层很缺乏音乐老师,他们却不愿去,只愿意挤在大城市、大单位找机会。”

  “但是这个‘低’也不简单。大量的毕业生没有足够的内涵、知识面和社会经验来驾驭这样的音乐课。虽然很多学生在读书期间就自己办音乐家教,但收的学生还都是琴童。面向最广泛社会人群的业余音乐培训模式的系统化探索还几乎是空白。”

  尝试培养专门业余音乐老师

  哪里有得不到满足的新需求,哪里就有巨大的市场潜力。龚杭君告诉记者,他们将尝试新的教育模式,来满足老百姓业余音乐学习的需求。

  “目前,天目琴行新艺术中心正在筹建中。新的学校不仅与国内外各大音乐学院联手办起了浙江省内民办音乐学校中的第一个音乐专业本科,更会针对当前各个人群的业余音乐学习需求,对音乐老师进行专门的职业培训。为了扭转专业教育形成的习惯,这种培训将是长期的。可以肯定的是,这个市场潜力很大,因为社会上热爱音乐的人非常多,如果学音乐的门槛降低,能够快乐、轻松地学音乐的话,将会有多得多的人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本报记者 屠晨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