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杨叶洁 本报记者 沈蒙和
本报讯 这个秋天对浙大城市学院商学院创业班的30余名学生来说分外美妙,因为刚落幕的海峡两岸大学生“梦想起飞”创意管理研习营让他们收获颇丰。
能熨衣服的行李箱
还来不及欣赏台湾的景色,有“少帅”之称的创业班学生们就与东道主台湾中央大学的同龄人忙活起了“专案研究”——每个小组10人左右,两岸学子各半,专案要求结合某两个品牌的产品优点做出一个新产品,并向作为投资人的老师推销,具体的品牌由抽签决定。
创业班学生林立的所在小组抽到的两个品牌是行李箱和化妆品。11名大学生熬了一通宵,终于赶出了专案:一只为频繁出差的商务人士定制的多功能行李箱,有衣物干燥功能、芳香功能等等。“这个专案做下来,我发现台湾学生的点子真多,竟能想出‘熨衣服的行李箱’,虽然有点‘无厘头’,但也不失为创意。”林立说。
对此,同学尤晓颇有同感:“我们组抽到MP3和网球拍两个品牌,我提议设计能在拍面播放影片的网球拍,结果被同学一致否决,认为技术上不现实,却获得了台湾同学的连声称赞。按照他们的说法,技术该交给技术人员处理,管理人员不用考虑,这才能有好创意,开辟出新领域。”
买“倚天剑”还是“屠龙刀”
至于此行的重头戏“创意大赛”,则变身为了创意午餐——制作一份创意水果拼盘。
各小组必须利用一定的钱币,在两个拍卖环节中购买到必需的材料和工具。有意思的是,拍卖会上,大学生们都看不到实物,拍卖师喊的都是“倚天剑”、“屠龙刀”等代号。“别看有的东西代号好听,其实未必实用。有位同学买的是‘屠龙刀’,结果只拿回把切蛋糕用的小塑料刀,郁闷了半天。”林立笑着回忆,“拍卖的意义在于认识资源的重要性。”
“鬼屋”里培养团队精神
除了合理分配资源,团队精神也是创业过程中必不可少的环节。临别前两天,创业班的学生又领教了一种培养团队精神的新方法——进“鬼屋”。
夜晚,整幢教学楼都关了灯,静悄悄的屋里居然躺着个人,身旁还放着蜡烛……俨然就是传说中的“鬼屋”,可是不管怕不怕,参加创意管理研习营的两岸学子都得以小组为单位进去走一遭。“听起来确实怪吓人的,不过当时感觉还好,一来我平时胆子比较大,何况还能拽着身边的组员,一个人和一个团队的感觉是不一样的。”对于此行的收获,尤晓意犹未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