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6版:大漠阅兵
3  4  
PDF 版
· 多哈盛典倒计时
· 喜雨颂和平
· 原来是鲍春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多哈盛典倒计时
——本报记者现场感受哈里发
  时间:距开幕5小时;镜头:体育场外的巴士站

  当地时间下午2点,天空阴沉,上午已降过甘霖的多哈,随时要再度下雨。记者从哈里发体育场外约2公里步行进发。空旷的大道,不远处巨大的建筑物,眼前寥落稀少的人,这时候,离一场耗资2亿美元的盛大夜宴开席还有5个小时。

  从媒体村到本届多哈亚运会的主会场哈里发体育场,一路除了低矮的民宅,就是戈壁荒石,路上几无行人。东道主在道路两侧设置不少指示牌,但仅此而已。

  时间:距开幕4小时;镜头:主会场大门口

  在体育场外或站或行的有三种人:穿着白袍徐徐踱步的阿拉伯人,穿着蓝黄相间服装的各种肤色的志愿者,以及零星搭班车先到主会场的部分记者。要区别观众很容易,因为所有人脖子上都挂着牌子,大家都为这台将要到来的盛会各司其职。

  天空终于开始掉雨,越来越大,两个白袍大胡子依然谈笑着缓缓走过,浑不在乎雨水淋头。一个365天中有350天见不到雨水的国度,对雨有可以想象的亲切感。难道这就是多哈的喜雨?难道这场运动会史上最昂贵的“夜宴”要在雨中开席?

  时间:距开幕3小时;镜头:广场

  雨水变小,渐渐停止,广场上的人渐渐增多,穿着打扮也纷乱起来,零星开始有观众先抵达会场。志愿者开始忙碌。东道主的慢条斯理是有理由的,来自各个国家的志愿者们帮他们分担了这些工作,使得白衣大袍的当地人可以在一旁稳如泰山。

  在广场的入口,几位金发碧眼的澳大利亚志愿者在为搞晕了方向的人指路;有一些肤色黝黑的南亚人在整理被雨水打湿的标志物;而另一些看上去很像中国人的东亚脸孔,穿着制服在值勤。

  一位志愿者说,他来自菲律宾,在附近的排球馆工作。他听说记者来自中国,很关心地询问:姚明来了没有?记者说姚明留在美国正打NBA,他翘起大拇指,笑笑说,“CHINA,GOOD!”

  记者问起志愿者,是不是纯粹不拿薪水的义务劳动,他摇摇头说,“NO”,然后笑而不答。

  时间:距开幕2小时;镜头:主会场空中

  不到多哈时间五点,天色已经渐黑。傍晚的多哈起了风,温度只有十几度,让人平生寒意。主会场已经灯光大亮,在夜幕映衬中,更显巍峨雄壮。哈里发体育场上空传来隆隆的飞机声。东道主为了确保安全,专门用直升机在空中巡逻。轰隆声不绝于耳,远近可闻。

  时间:距开幕约1小时;镜头:主会场新闻中心

  夜色全黑,而主会场的新闻中心内却灯火通明。新闻中心搭建在广场上的临时帐篷内,大约能容纳300人左右同时工作。陆续抵达新闻中心的各地记者开始各就各位。韩国和日本的通讯社早早地占了位子,七八个记者同时上阵;不断有穿着蓝马甲的摄影记者扛着长筒大炮进进出出。

  有趣的是,方才雨已停息,突然帐篷顶又传来雨点敲打声。新闻中心大门被撞开,冲进一大群阿拉伯人。原来12月的多哈,竟然一天内下起第三场雨,大约连当地人也猝不及防,只好冲进新闻中心的帐篷避雨。亚运开幕,恭逢盛事,连多哈的雨也不吝来凑趟热闹。

  时间:距开幕1小时;镜头:主会场

  组织者规定开幕式前一小时,所有人都不得再进入。因此,这时候,哈里发体育场外已经开始封场。举着卡塔尔国旗,包着头巾的多哈市民,开始变多;而脖子上不挂牌,手上举着票的外国人,也不断走向场内。

  317米高的巨型火炬台早已经通体发光,巨大的“ASIAN GAMES 2006”霓虹灯不断旋转。哈里发体育场内传递着荡气回肠的主题音乐。

  雨夜中的多哈,比白天、比晴天时越发迷人。只剩一个小时,卡塔尔人掷28亿巨资精心操持的一届亚洲体育盛宴就将开席,那个被传说是人类历史上最昂贵的典礼,在喜雨的洗礼下,又将是怎样的模样?

  本报特派记者 伊志刚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