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市民
3  4  
PDF 版
· 唐伯虎文徵明姗姗来迟
· 月子妈妈抱着婴儿冲出火海
· 茶楼飘出“结婚进行曲”
· 空姐护士笑靥如花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唐伯虎文徵明姗姗来迟
两天鉴宝赝品居多,专家告诫:收藏要谨慎
  ■本报记者 王磊

  

  本报讯 “寻找浙江民间宝物”活动,昨天继续声势浩大地进行着。和前一天一样,8位专家一丝不苟地为读者现场鉴宝。

  下午5点,持宝人的号子已叫到600多号。长长的队伍,一个又一个携着大包小包、大盒小盒的持宝人,充满期盼的眼睛,战战兢兢询问的口吻。他们如同等着判定生死,若是真货,自是喜上眉梢,当初投了再多的钱也值了,若是赝品,一边犹自说着“不要紧”,一边再次追问“真是假的啊?”

  只需一眼 真伪立判

  专家们都是火眼金睛,一些物件刚从包里、纸堆里露出一点,只看上这么一眼,他们就已下了断语:仿的。

  上午,一位戴眼镜的先生端上一个青铜鼎,文化部艺术品评估委员会委员、青铜器鉴定专家贾文忠只问了一句:“多少钱买的?”“6万。”

  “我认为这东西是现代仿的,如果真是战国鼎,单价至少10万元以上。”戴眼镜先生的脸涨红了,嘴唇微微发抖。

  贾文忠安慰说:“别伤心,当交学费吧。”那位先生大声接了一句:“不伤心,我从来不伤心!”停顿了几秒,低声说:“这不是市场上买的,是我从朋友那里弄的,不应该假。您说,假在哪里了?”镜片后面的眼睛都湿了。

  一天下来,像这样花大钱买赝品的,十有七八。

  昨天行头最时尚的,是从上海赶来的韦先生,他手里捧着一个DELL的笔记本电脑。电脑里存着十来张唐卡的照片。原来他是想让专家“电脑鉴宝”。

  韦先生说,听说有鉴宝活动,就赶紧让女友带上3幅唐卡,一早从上海坐火车赶来。可惜,专家反复细看后,结论是“新的”,而电脑里的照片,因为没有实物,无法判断,看来古玩还是讲究“眼见为实”。

  国宝级宝物 出自同一收藏者

  就如大腕唱的是压轴大戏,国宝级的宝贝也是姗姗来迟。昨天下午,“寻”出了两天来最有分量的几件宝贝,而且出自同一个收藏者。

  唐伯虎、文徵明、黄道周、王铎、蓝瑛、恽南田……听听这几个名字,玩收藏的爱好者会立马耳朵竖起、眼睛发亮。就是这几个大家的真迹,昨天下午联袂出现在鉴宝现场。现场立时轰动了。许多持宝人口传着:“好东西来了,国宝级的。”片刻,专家身边围上了一圈人,一个个伸长脖子想看看真迹。

  持宝人邵先生共带来了9幅字画,每一张都价值不菲。老邵显然胸有成竹,很自得地喝起茶来。其他持宝人则用羡慕而又崇敬的眼神看着他。很快,一位先生拿了一幅画:“帮我看看,这是不是任伯年的真迹?”

  民俗生活物件 记录往昔生活

  记者还发现了许多富有生活情趣的民俗物件。像这样的物品,不一定能卖大钱,却真实记录着先人的生活,我们可以闻到历史的气息。

  香盒:东西很小,拿出来时,记者猜不出用途。专家笑说,里面可以放上香袋,盒子上穿了绳子,就能挂在胸前。所谓闻香识人。

  秤:如果不说破,我断断想不到这是一杆秤。因为它装在一个可以转动、外形酷似琵琶的木制盒中,让我想起中药房里的小秤。

  银筷子:用得久了,银已被磨成了黑色。专家说,“这就是过去酒里试毒的”。

  ◎专家忠告

  收藏多陷阱 购买莫盲目

  短暂的两天鉴宝结束了,总的来说,赝品、仿品居多,真货、精品毕竟少数。为此,几位专家对收藏爱好者提出了忠告:收藏有很多陷阱,不要盲目购买。

  专家贾文忠说,收藏应是乐趣和爱好,别把它当成投资;不要梦想着天上掉馅饼,不要想着50元买的东西过几天能卖50万元。

  他建议收藏爱好者应“五多”:多看书,多看博物馆,多逛市场,多看拍卖,多上手。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