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对去多哈还不忘带雨伞的中国同行景仰之情犹如滔滔江水绵绵不绝。他们考虑得太周到了,甚至超过了为开幕式砸下两亿美金的多哈东道主,因为主人把什么都想到了,就是没想到要给5万观众准备一件小小的简易雨具。
有资料为证:卡塔尔属夏季炎热冬季温和少雨的沙漠型气候,年平均降雨量不超过60毫米。但多哈从11月22日以来已连降四场雨,尤以开幕式晚为最大。沙漠甘霖虽然吉祥,但这一下,也许把一年的雨都透支了。
多哈这几日的雨时停时骤,大的时候,势如泼水,在主新闻中心吃饭时,帐篷搭就的餐厅顶棚噼啪作响,如炒爆豆。众食客两眼上翻,一脸错愕。
不守规矩的天气,除了让客人猝不及防,连主人也着实有点手忙脚乱。东道主大约没料到雨后来变得如此之大,虽然观众兴致勃勃,但因雨而起的湿滑差点酿成重大失误——万众瞩目的点火仪式,当那匹宝马在陡峭斜坡上一个趔趄时,几乎可以听到全场一片轻轻的惊叫。当然,卡塔尔王储借机展示了阿拉伯男性的刚猛和野性,那是另当别论。
因为雨,东道主在开幕式结束后的疏散显得应对忙乱。同时快速疏散5万人,在经常举办大型赛事的地方已非难事。但多哈组委会的运筹帷幄被雨搅了局。在往返接送的大巴站,大雨如注,一大群记者挤在顶棚极小的站台上。一位志愿者跑来说,巴士无法开往这里了,请大家跟他走。于是顶着大雨行进数百米,正逢几辆大巴,混乱中碰上一辆空车,当然先上去避雨。结果司机大叔很有原则地声明,此车不去新闻中心,请乘客换乘。车外是瓢泼大雨,司机热情地给大家指路,彬彬有礼地说SORRY,但就是不肯变通一下路线。
一车记者被礼貌地“赶”下车,在寒风和大雨中凄苦前行。多哈战役还没正式打响,回家的车上,已听到喷嚏响成一片。
“真不敢相信,真不敢相信……这是在多哈……”一个缠着白头巾的印度记者说,他扭头看着我,“你说呢?”
本报特派记者 伊志刚
本报多哈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