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每日新闻·现场
3  4  
PDF 版
· “皇家粮仓”拒绝娱乐化
· 800桶爱心油流向寒门
· 日吞“绿魔”40吨
· 杭州巨资描画人文运河
· 宝宝,吃糖丸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日吞“绿魔”40吨
  本报讯 建德市梅城镇,是我省新安江、兰江、富春江的交汇处。往年这个时候,这个三江口往往要封道停航,因为一望无际的江面,全部会被疯狂生长的水葫芦占据,船只根本无法通行。

  “这个冬天,我们终于不用再担心水葫芦这个‘水上绿魔’会造成航道堵塞了,现在我们每天打捞40吨的水葫芦,进行无害化处理,将废渣运到柑橘山作有机肥料,由此产生的污水则经由处理后达标排放。”昨日,在建德市下涯镇的三江交汇处,建德市环保局的负责人对记者说。

  原来,一年以前,建德市环保局在此地建起了全省第一个水葫芦无害化处理中心。这个中心配有两条载重6吨的打捞船,这两条打捞船在15公里的范围内,日夜24小时不间断地向码头运送水葫芦。水葫芦上岸后,由工人们用铲车送进处理中心,水葫芦在处理中心被“一分为二”,一部分成了可作有机肥料的残渣,另一部分则是被挤出的污水。

  从去年到现在,处理中心已处理了将近3万吨的水葫芦,现在的三江口,除了极小部分被工作人员故意留下用来吸收污水的水葫芦外,江面上再也没有水葫芦的影子了。

  据了解,建德的水葫芦无害化处理中心的先期投资是150万元,每年的运行费用是100万,目前这些费用全由政府承担。

  讲到无害化处理中心的不足之处,建德市环保局的负责人说,水葫芦无害化处理中心算不上处理的最好办法,它只有投入,没有产出,也没有发挥水葫芦的利用价值,处理中心的人力物力成本也不低,可目前其他的水葫芦“克星”毕竟都还只在实验室里,它却是一个能立即投入使用并出效果的平台,因此深受水葫芦困扰的地区不妨一试。

  本报见习记者 王曦 本报记者 叶涵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