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7版:人物·民间
3  4  
PDF 版
· 林赛:长城“洋管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林赛:长城“洋管家”
  在北京金山岭附近的长城脚下有一所农家小院,站在院子里,能看到青翠山峦上起伏连绵的边墙和耸立的烽火台,万里长城就蜿蜒于山脉之中。英国人威廉·林赛的家就安在这里。

  林赛第一次踏上长城是在1987年,自那以后,他就将自己同长城拴在了一起,将保护长城当作了自己一生的责任。20年转眼就将过去,如今的林赛,是“国际长城之友”协会的会长,每年组织三到四次捡垃圾活动,为长城募集并摆放垃圾箱,雇用当地农民成立长城环保站,在长城所在地设立绿色环保标志……最近,他又在为明年1月举办“回望百年长城”展忙得不亦乐乎。

  今年,林赛获得了英国女王伊莉莎白二世主持颁发的帝国勋章提名,以表彰他对促进中英友好关系和保护世界文化遗产——万里长城所做的贡献。

  “圆梦之旅”     邂逅美丽姻缘

  林赛的“中国长城情结”还得从11岁说起。那时,在利物浦上小学的他对地图特别感兴趣。“我趴在世界地图上看,一条唯一的锯齿连线……图注标明的‘The Great Wall’触动了我,直觉告诉我:那就是我该去的地方。”林赛后来接受记者采访时这样说。

  时光飞逝,当年的小男孩进入大学后选择了学习地理和地质,心中的中国长城梦似乎也暂时搁在了一边。1984年,平时喜欢跑步的林赛,和哥哥一起到英国北部的哈德良长城长跑。120公里的哈德良长城,把林赛的长城梦又重新点燃。于是林赛也没多考虑太多,背上行囊就来到了中国,“1986年那会儿自己二十七八岁,没结婚、没家庭,也没有买房买车的压力。订好一张从英国到中国的飞机票后,我就这样来了。”

  踏上中国土地的林赛开始了他真正漫长的奔跑。

  第一次沿着长城长跑,准备沿着长城西进。可能因为水土不服,还没跑到一半,林赛的身体就出现状况。这次长城之跑只得以放弃告终。但他不甘心就这样草草收场,回到英国后,他加强了身体的锻炼。当他再次来到中国,他完成了第一次在长城上的奔跑。白天,他冒着酷暑,顶着风沙,甚至踏着风雪在长城上奔跑。黄昏,他到长城附近的小村庄,敲开老乡的家门乞求留宿。独自一个人穿越长城的他经常双腿肿胀;也曾碰到过瘟疫流行;还曾被野狗追逐……终于,经过78天,从嘉峪关到山海关,林赛完成了大约2500公里的长城路,成为了第一个走完长城的外国人。

  经过此次圆梦之旅,林赛不但为中国长城的魅力深深折服,也被在八达岭长城邂逅的一位中国姑娘所打动。这位名叫吴琪的西安姑娘1988年成为了他的妻子和他保护长城行动的“铁杆搭档”。

  20年如一日 为长城捡垃圾

  第一次踏上长城后,林赛就决定把自己的一生奉献给长城。那时林赛在新华社当英文特稿编辑,每逢周末就骑着山地车去长城。这样,他对长城的了解已经“烂熟于心”。

  “当我来到刚刚被开发的金山岭长城时,举起相机,一点点、一片片醒目的黄色跳入了镜头。仔细一看,竟全是游人留下的矿泉水瓶、塑料饭盒、报纸、纸巾、烟蒂,还有游人吃剩的瓜果皮核。”于是林赛做了一件让很多中国人敬佩又汗颜的事——为长城捡垃圾。

  当时也有很多人怀疑林赛捡垃圾的行为只不过是一时兴起。然而这些并没有影响到林赛。每次上长城,他都会亲自拾捡垃圾。可是他辛辛苦苦清扫干净的战果,往往在一周后又回到狼藉的惨状。于是,林赛决定发起一场运动,希望唤起公众共同保护长城的意识。

  1998年,林赛向中外媒体揭示了这样一个事实:长城的环境正在受到威胁。他还组织了两次长城清扫垃圾的活动,并将募集的垃圾箱安放在长城上。同年10月1日,林赛获得了国务院颁发的“友谊奖章”,表彰他对长城保护的贡献。

  1999年,在“除了照片,什么都不要带走;除了脚印,什么都不要留下”的口号下,林赛保护长城的活动又增添了新内容,其中包括对一段野长城的保护。林赛自掏腰包雇用了一批当地农民,在长城附近捡拾垃圾,并且成立了长城环保站,在长城所在地设立了绿色环保标志。

  2001年4月,林赛在香港注册了“国际长城之友协会”,与北京文物局合作从事长城保护工作。他的妻子、孩子以及50多名21岁至50岁的志愿者都是他的“铁杆会员”,中外一些公司也经常为协会的活动提供资助。通过这个组织,他的保护之举从捡垃圾扩展到建立长城保护站、进行长城碑匾研究、与清华大学合作进行长城烽火台残破状况研究等。

  对于保护长城,林赛说:“保护长城,对于我的意义无异于一个生命的承诺,让我一直思考它的意义。我会尽力鼓励更多的人继续从事我们的事业。如果有一天,我不在这里了,至少会有人能把‘国际长城之友’延传下去。在此后的余生中,我会和妻子、孩子们留在中国,因为他们,因为长城,因为中国。”

  重拍老照片     回望百年长城

  林赛徒步走完长城后,成为了英国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他还完成了《独步长城》一书,在英国、美国、德国等地出版。不久,他收到英国一名女士打来的电话,建议他收集一些长城的照片,并主动提出愿意将丈夫收藏的长城旧照捐出。这让林赛如获至宝。

  此后,林赛开始留心收藏关于长城的老照片。在研究老照片时,林赛发现其中一张与他走长城时拍摄的一张照片是同一个地方,而且无论是角度、位置还是取景的大小,几乎完全一样,而这两张照片相距80多年。老照片上的一个烽火楼已经不复存在了。也就是这张照片,让林赛萌生了重拍老照片的念头。

  2004年,林赛开始重拍老照片。明年1月5日,林赛将在北京推出“回望百年长城”展,展示的在长城同一地点拍摄的多组新老对比照片。

  谈到这些年自己在中国看到人们对于长城保护的转变,林赛说道:“当长城建造时,它的作用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外来文明。它是一座具有军事意义的建筑。但是今天我们回望过去,长城的意义变了。许多从地球另一端不远万里来到中国的外国人也看到了长城,他们赞叹这座人类历史上的建筑奇迹。”在中国待了许多年,林赛成了地道的“长城通”。许多外国的朋友来到中国后,他们纷纷找到林赛,让他带着去看看中国的长城。

  “这些年,当地政府也加大了投入来保护长城。5年前,报纸上每天几乎都有关于保护长城的新闻。但是,那时的‘保护’就是修长城。长城中有几千公里人迹罕至的部分,怎么办?这些‘野长城’受到重视的程度还是少,如果不加以保护,过几十年,这部分也许就会消失。”

  “不过,我想我还是持乐观态度的。毕竟,中国的经济发展了,政府应该会有更多的资金投入到保护长城的事业中。我在心里真诚地相信——未来15年的中国长城会比过去15年的中国长城要更好。因为,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对长城投入关注的目光,而政府也意识到保护长城是一件意义重大的事情。这不仅仅是中国的长城,也是世界文明的遗产。”

  “洋红军”走长征路

  “长城、毛泽东和筷子”曾是林赛年轻时对中国的全部了解。在1987年完成了徒步走长城的梦想后,这个英国人又有了新的想法——重走长征路,纪念毛泽东。

  身穿一套中国军服,背着简单的行囊,林赛于1990年10月从瑞金出发,开始了他梦想中的“长征”,并以西安为基地分5次走完全程。

  1991年8月中旬,他到达陕北的吴起镇,累计费时6个月。一路上,他访问了毛泽东长征中的警卫员、当年的红军战士、给红军带路的向导、送红军渡过激流险滩的老船工,以及沿途众多普通的中国百姓。人们以各自不同的经历向他回顾了震惊世界的长征壮举。

  1993年正值毛泽东百年诞辰,林赛出版了自己耗时两年多完成的《踏着毛的足迹长征》一书。

  他特意在名片上印下“洋红军”三字,纪念自己在中国的又一次不同寻常的经历。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