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4月20日,十多年来一直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的歌手丛飞因病医治无效在深圳去世。可是在他病重时,部分曾受到他捐助的对象却对他毫无感激之情,甚至避之不及。
作为一名歌手,丛飞商业演出频繁,本应生活富裕。在过去的十多年,丛飞累计捐款捐物300多万元,资助失学儿童和残疾人达178人,自己却一直过着清贫的生活。
在病重期间,他立下遗嘱要捐献出自己的眼角膜,尽他最后的爱心去帮助别人。目前丛飞的眼角膜已经让5人受益。
爱心换来了冷漠
在丛飞病重时,有媒体记者跟踪了部分曾接受过丛飞捐助的对象,但他们的反应实在令人难以理解。
受丛飞资助的李某大学毕业后已经工作了,毕业后与丛飞没有任何联系,只是有一次接受媒体采访时,“不小心”说出了受丛飞资助上大学的事实。
几天后,他从网上看到记者写的文章中提到了自己的名字,很不高兴,感到没面子,要求丛飞想办法删去文章中他的名字。
丛飞的朋友林燕打通了李某的电话,林燕很平静地问他为什么要删去名字,他说他现在是大学老师,这事让学生知道了会很没面子。他说他就是不想让学生知道他过去的状况。林燕问,受助是耻辱吗?他说:“我没说是耻辱,但我希望永远不再提起这段往事。”
因为写《丛飞震撼》一书,作家蒋巍和丛飞有过很长时间的接触。忆起丛飞,蒋巍感慨颇深。有几位大学生走向社会后,就再也不与丛飞联系,也不愿提及曾经受资助的事情,蒋巍称,他们的言行让人非常心寒,一个不懂得珍视爱、不肯回报他人的人,将在灵魂深处留下永远的不安和耻辱。“更重要的是,以这样的功利心和实用态度走向社会,很难成为卓越的人才,不懂得爱和珍视爱的人怎么可能赢得别人的爱呢?”蒋巍替他们忧虑。
爱心换来了误读
丛飞住院后,许多受助学生的家长打来电话“要钱”,有些没有及时收到学费的家长们对丛飞产生了怀疑,认为他反悔自己先前的承诺了。
丛飞住院后,手机放在他的记者朋友处。有一天,一个催款电话打了进来:“你不是说好要将我的孩子供到大学毕业吗?他现在正在读初中,你就不肯出钱了?你这不是坑人吗?”
记者急忙解释:“丛飞病了,等他身体好了一定想办法寄钱过去。”对方听罢,半信半疑地盘问起来:“他得的是什么病啊?”记者告诉对方是胃的问题,可能比较严重,对方听了,问:“那你问问他什么时候治好病出来挣钱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