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焦点
3  4  
PDF 版
· 毛致用躬耕田垄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2006年1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毛致用躬耕田垄
【据《潇湘晨报》、《人民日报》海外版】
  3年前,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从北京直奔湖南家乡,自己花钱盖了三间瓦房,过起了简单而充实的“农夫”生活。

  在社会长期形成的惯性认识中,一些身居高位的领导干部退休后的个人生活多半遵循某种“常规”路径。虽然从本质意义上讲,其社会角色处于一种平民式回归之中,但由于各种原因,这一回归方式与真正的身份平民化仍有一定区别;而毛致用先生的“养老”模式,则无疑“突破”了这一固有路径,实现了真正的平民化回归。同时,他的选择还代表了一种文化思维、社会风尚,从这个角度看,他的选择值得我们品味。

  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

  今年已经77岁高龄的毛致用,曾历任中共湖南省委书记、中共江西省委书记,1998年3月至2003年3月任第九届全国政协副主席。他从全国政协副主席的位置上卸任后,主动回家乡当了一介农夫。

  曾有不少人好奇地问毛致用:“为什么要回乡下养老?”他的回答是:“乡下有‘三好’——空气好、水好、蔬菜好。”不少问者半信半疑,他也不多解释。一个七旬老人执意要回家,是不需要任何理由的。

  2003年3月中旬,卸任全国政协副主席的毛致用,待全国“两会”一结束,就直奔西冲村。此前,他自己花钱在老家盖了三间瓦房,虽然简陋,但住得舒坦踏实;虽然不如城里方便,但内心安宁;更何况还有“三好”,还能落叶归根!

  不过,毛致用身边的人当时有些担心。毕竟乡下清苦,生活寂寞,从庙堂之高到江湖之远,反差太大。他的老伴易银秋说:“刚回乡那阵子,他们时不时地找个由头来西冲转一转,名为看望,实为暗察,看看老头子是否真的铁了心。”

  毛致用明白亲朋好友的心思。他没说多余的话,而是按照自己的生活习惯,做自己钟爱的事:每天早上6点起床后,先到鸡舍喂鸡,再到菜地里劳动,之后洗个热水澡,然后吃早餐;上午看看文件、书报,中午打个盹,下午再下地干活,顺手扯几把青草喂鱼;晚上7点看新闻联播,之后用热水泡脚,上床睡觉。

  这就是毛致用的“日程表”。3年多来,除非天有雨雪,他的日子都是这么过的。起初,村里的年轻人看他干农活有些吃力,都争着要帮忙。但他谢绝了:“回家来就是务农的,要自己动手。”“我还要做个新农村的示范户呢!”如今,他的菜园、鱼塘、猪栏、鸡舍,都像模像样,虽不一定够得上“示范”水平,但一点儿也不比邻居家的差。

  “我种的菜不打农药,不施化肥;我养的鸡和鱼,不用任何添加饲料;我家的井水,也比城里的自来水好喝。”老头儿说的全是大实话。

  3年多来,毛致用很少离开家门。“西冲好啊,我哪儿也不去了。”

  退休以后,不少地方请他去看一看,他一概回绝。湖南各地每年都要办不少节会,大都想请他出山,说要是有这么个德高望重的老领导在台上坐着,不仅有面子,更有福气。但他总是推托,偶尔在外露个面,也实非己愿,只是碍于情面。

  “地球少了谁都照样转,”毛致用说,“做人做事,不能小心眼,那样于事业无补,也有损身体健康。新陈代谢是自然规律,在进退去留这个问题上,尤其不能小心眼。”

  借“老面子”扶贫助困

  毛致用回到故里后,讲得最多的一句话是:“沼气是个宝,再穷也得搞。”

  当年,西冲村发展沼气缓慢,老人非常着急,竟派人来督办,硬是让有条件的村民都建起了沼气池。

  过去,毛致用是只动嘴,而回到故里后,他圆了多年的梦想,自己掏钱动手盖了一间大猪栏,挖了一口沼气池。老人说:“有了沼气,农民就不砍树了,连茅草都不割了,生态也就好了。”果不其然,放眼望去,西冲一带如今青山绿水,平缓起伏的山丘蜿蜒交错,层叠有序的梯田从山脚一直盘绕到山腰。

  由于西冲村人多田少,大部分年轻人都进城打工去了,留守的多是老人和小孩。刚回家那年的腊月二十四,毛致用将村里60多个70岁以上的老人请到家里吃年饭,共祝新春。他说,如今,西冲村生态这么好,没有理由不出几位百岁寿星。

  毛致用订阅《人民日报》,上面常刊登各地建设生态文明村的事儿。他也动了这方面的心思,便与村干部们商议:“生态好了,文明也得跟进。建生态文明村,咱们有这个条件和基础。”西冲村底子本来就好,村民人均年收入早就过了4000元。这些年,村集体收入也很可观。他建议村里每年拿出一点钱,给村里的小学老师生活补助;对考上大学的农民子弟,奖一两千元;考上名牌大学的,重奖一两万。村民们一合计,事情就这么定了下来。

  关心下一代有了着落,如何照顾好老人的事却有些棘手。

  只比毛致用小1岁的毛万清,患了急性肠炎,家里没人照顾。毛致用得知后,立即打电话到镇里,请求他们派车将这位老人送进医院。事后他想,不能老是凭自己的面子办这类事儿,得为老人们做点事情。他找镇干部唠叨这事儿,镇里也很热心,表示除了办好敬老院,解决困难户、五保户孤寡老人养老问题外,还可以每年挤出些钱,表彰尊老爱幼的典型。

  现在,毛致用自己每年也拿出一两万元,资助村里的老人。但他说:“这只是表示个心意,农民养老这个大问题,关键要靠政府投入。”

  七老八十的人,大都喜欢看戏。这事好办,花钱不多。他自费请湖南省花鼓戏团、岳阳花鼓戏团来村里演了几场,不仅老人们高兴,年轻人也喜欢。

  尽管常掏钱救济他人,可老俩口的生活却十分节俭。衣服坏了,补了再穿;饭菜剩了,留着再吃。他对儿女的要求也始终很严格。长子毛叙保,即便已是湖南省商务厅厅长,也不敢破了老头子的规矩。

  “农夫”的新农村实践

  毛致用长期主政两个农业大省,曾就“三农”问题撰写专著,提出过不少富有创见的建议和意见。如今,他仍在关注并思考这个问题。

  他回故里后,做的第一件事,是保护村里的两棵古树;与村民商议的第一件事,是保护生态环境。他说:“农村的这事那事,首先要办好两件事,即生态和道路。生态要从沼气入手,有了沼气,封山育林、涵养水源就成了现实;路修好了,不仅方便了出行,生产生活资料的运进、农副产品的运出也都方便了。”

  但办这些事是要花钱的。毛致用又说:“村集体还是要有点收入,有了钱,村干部就好当了。困难户、五保户都可以照顾,干部工资也有了着落。过去办集体经济的老办法行不通。现在看来,村集体经济要搞承包制,落实到人,就会越办越好。”

  毛致用认为,农村的基本问题是要“有人管事,有钱办事”。

  “现在,这些问题还是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他说,“比较普遍和突出的问题是没钱办事。”他早些年下决心帮村里办养猪场,现在村集体把猪场交给外地老板经营,每年可收租金15万元。

  中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后,当地乡村干部常来向毛致用讨教。他推托不了,便于今年4月3日,给镇党委书记写了一封信,谈了他的一些想法:“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两条根本原则,一是保障农民的民主权利,特别是土地承包经营的自主权;二是让农民得到实实在在的利益,要讲求实效,不搞形式主义。”

  同时,他认为,搞好农村建设,一要有一个懂政治、善经营、会奉献的带头人;二要有一个富有凝聚力、战斗力、创造力的班子;三要有一个因地制宜、科学有效的发展思路;四要有一股团结奋发的创业精神;五要有一套强有力的扶持政策。他希望这些建议能够得到重视。镇里的干部回应说:“就照您说的努力去做。”

  为让故乡百姓尽快过上小康日子,毛致用不但献计献策,还亲力亲为。去年,他不仅亲自参与西冲村国土整理项目的规划设计,还到现场监督施工。镇里引进两个企业项目,被征用山地的村民有想法,跑到他那里反映情况。他了解实情后,耐心做工作,最终两个厂办起来了,不仅解决了300多名劳动力的就业问题,还使村民有了不菲的收入分红。

  田园养老“治好”心脏病

  50年的陈酿,是美酒;50年的金婚,是美满。毛致用与老伴易银秋1948年结婚,至今已58个春秋。

  回故里后,老朋友黄永玉送来一幅画,上面画着一个老头,躺在一张竹椅上,悠闲得意地摇着扇子;不远处,一个老婆婆正端着盆子,往地面撒谷子喂鸡。画的右上方题有:“小屋三间,坐也由我,睡也由我;老婆一个,左看是她,右看是她;致用仁弟如今有此境界矣。”

  惟妙惟肖的画面,风趣幽默的语言,活脱脱道出了他们幸福的晚年生活。毛致用把黄永玉的画挂在堂屋的墙壁上。在角色转换、环境改变后,生活如此怡然自得,这让所有去过西冲的人打心眼里羡慕。

  毛致用每年都会去做一次例行身体检查,其血压、血脂、血糖等各项指标之好,让年轻一辈都有些眼红。

  他说:“过去在位时,心脏有点毛病,大夫说是因为工作压力大的缘故。现在身体很好,心脏病消失了,挑个百把斤都不成问题。”他说这番话时,声音洪亮,一脸自豪。

  直到现在,他每天的劳动时间都不少于3个小时,种的菜、养的鸡和鱼,自己吃不了,就送给别人。

  有人劝他别种那么多菜、养那么多鸡,这样太辛苦。他说:“人老了,关键是要有点事做。坐在家里无所事事,越想越糊涂,越想越难受,身体好不了。”

3上一篇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