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7版:人文
3  4  
PDF 版
· 历史学家不应退守书斋!
· “60岁”的学生社团感动年轻学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学术界反思“戏说”类历史大行其道
历史学家不应退守书斋!
  本报讯 对于“戏说”类历史的大行其道,复旦大学历史系葛兆光教授认为:“这里固然有文化界的一些人为了取悦大众而歪曲甚至编造历史的因素,但历史学家自身也要进行反省,我们在历史知识普及过程中是否缺席了?技术性、专业化、考辨式的历史研究当然需要,但历史学家也应该关注现实社会发展,而不是一味退守书斋。”这次《古代中国文化讲义》的面世,可以理解为是葛兆光教授走出书斋面向大众的一次成功尝试。

  《古代中国文化讲义》今年6月刚刚面世,马上就在8月份的上海书展上被读者评为“最受欢迎的十种书”之一,列名第五。自然,当时名列第一的是易中天的《品三国》。葛兆光这本书的出版方复旦大学出版社社长贺圣遂又惊又喜:“我们一点儿宣传都没做过,我只是想圈内识货的人自会有鉴赏能力,不必大炒特炒,谁知道圈外也冒出了许多葛教授的粉丝。第一版已经全部销光,马上就要重印了。”贺社长表示将尽快召集京沪的文化名人如葛剑雄、余秋雨、骆玉明、朱维铮等人专门对此书进行研讨。

  中国传统文化近年来已经成为新的出版、影视、旅游等流行文化的资源,但在如何消除因文字及时代原因而对当代大众对传统文化造成的隔阂上,许多人有自己的理解和做法。一个视学术文化为生命的学者对于这种所谓的“普及”向来抱有一种天然的警觉。葛兆光的古典文献专业背景使他的学术具有不同一般的扎实功底,《中国思想史》的出版更使他的学术声望达到了高峰。他曾任日本京都大学、比利时鲁汶大学、台湾大学客座教授,这本《古代中国文化讲义》本是他给学生讲课的讲义,复旦大学出版社贺圣遂社长看到后“强烈要求”拿来出版。读者可以把它看作是古代中国文化的入门书。

  对于“中国文化”这个宏大的话题,葛兆光教授以简单易懂的话给我们作出了条分缕析的解答:“文化是指一个民族心中的,无论何时何地何种阶层都无须思索地信奉和认同,并且在他们的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都会始终表现出来的传统精神。中国的文化构建了一个文化的中国,它使得中国人和其他民族的人有不一样的价值标准、生活习惯和精神气质。比如说面对大象,各民族人被要求写出一篇描述性的论文,于是德国人写的是一厚册《大象在生物学分类中的位置及其哲学意味》,英国人写的是一本《论大象的绅士风度》,法国人写得最薄,是一小册《大象的爱情》,日本人写得最厚,三大册《大象研究资料汇编》,而中国人呢,写的是《象、相、像考》。”当然这是葛教授开的一个小玩笑,但“文化”就是让一个民族与其他民族区别开来的东西,文化传统不是那种轻易会消失的东西,它流淌在你的血液中,告诉你来自何处,不管你是不是意识到。

  ■记者手记

  记者有幸数次与葛兆光教授交谈,深为他渊博的学识、方正的治学为人态度所折服。1998年,他的《中国思想史》导论与第一部刚一出版便大受争议,核心是葛先生放弃了传统思想史以精英人物与经典著作为线索的历史写法,而力求发掘中国历史每一时段中的“一般性的知识、思想与信仰世界”。与一个搞思想史的学者聊天不是一件好玩的事,一不小心就陷入穷思无语的地步。12月4日他应浙大博士生会的邀请前来作“从天下到万国——古代中国人的世界认识与自我认识”讲座赢得爆棚效果,散会后许多人还拿着这本《古代中国文化讲义》请他签名,他带点自嘲地说:“我怎么也……”大学者参不透的是当今的“媚俗”与“普适”之错综复杂。本报记者 文敏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