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5版:每日新闻·城事
3  4  
PDF 版
· 我省捧出首份“慈善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3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我省捧出首份“慈善榜”
“浙江慈善奖”嘉奖五十人
本报记者 刘焜 孙连兴 本报通讯员 汪永春 林贤飞
  昨日,我省捧出首份“爱心清单”——在首届“浙江慈善奖”颁奖大会上,50名个人、30家机构、20个项目获得了这一奖项。据悉,自1994年我省慈善总会成立至今,全省慈善组织募集款累计达25.2亿元,物资价值2余亿元,居全国前列;全省慈善组织用于援助的资金已超过5亿元,物资价值超过1.5亿元,100多万特困人员和灾民受益。

  在获得这次“慈善奖”的个人中,一位爱心匿名者“我想”卷起寒冬里的一股暖流:两年来“我想”以158万元的捐赠,成为我省目前个人隐名捐款者中额度最高的一位。几经周折,记者最终还是没能找到“我想”。然而,寻找“我想”的经过,则让我们看到了更多的“我想”们,也读懂了“我想”们的真实想法:尽力做贡献,别问我是谁。

  在昨天的“浙江慈善大会”上,获得“浙江慈善奖”个人奖的“我想”并没有来到现场,他的奖是当地相关部门代领的。

  继“顺其自然”和“我想”之后,匿名捐款仿如一阵潮流在我省传播开来。昨天全省各地的慈善部门负责人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又一个匿名捐赠的故事。

  她的名字叫“爱捐”

  徐爱娟,因为经常向社会捐款,以致人们戏称她为“爱捐”,结果让不少人真的以为她的名字就叫“爱捐”。

  1995年,徐爱娟随绍兴市妇联走访了一位特困女工家庭,看到那位女工生活那么艰难,她心里非常难过。从那年起,徐爱娟每年年底都要拿出一些钱交给所在社区,由社区分发给每个困难家庭,还将社区孤老的年夜饭也包了。每年重阳节,徐爱娟都要为附近将近60位80岁以上的老人祝寿,为他们送上寿面、白糖、红枣、鸡蛋等。

  “华囡”是位老奶奶

  “她大概是一位70多岁的老奶奶,穿着朴素,看上去很有文化素养。”省民政厅社会捐赠接收站副站长梁劲羽说,省民政厅每年都会接到“华囡”2至3次捐款,每次数额一般为两三千元,已连续6年了,总额近3万元人民币。“每次她署的名字都是‘华囡’,她解释说是中华儿女的意思。”梁劲羽说。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