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天下
3  4  
PDF 版
· 华尔街年终奖创纪录
· 金融资本治下的美国政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金融资本治下的美国政治
  5月31日, 60岁的华尔街老王子、高盛集团现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亨利·保尔森被总统提名,接替斯诺成为美国新财政部长。

  这是10年来第二位出身高盛的投资银行家出掌财政部,上一位正是克林顿时代备受瞩目的罗伯特·鲁宾。目前还有两位高盛前任总裁在美国政界担任要职:斯蒂芬·弗里德曼——布什总统的前任经济政策顾问、现任外国事务智囊团主席;乔恩·科赛因——新泽西州州长。另外,就在保尔森被提名前不久,白宫任命了来自高盛欧洲区的乔舒亚·博尔顿为办公厅主任。

  高盛巨头政界再聚首,被戏称为“高盛毕业生峰会”。过去40年中,华尔街为财政部送去了6位财长,在职时间总共加起来超过20年。其中不乏浓墨重彩留下印记的人物,比如里根时代的里甘(Regan),克林顿时代的鲁宾,都可以成为一个特定时代经济政策的象征。

  金融史专家、《华尔街史》的作者查尔斯·基斯特曾说过:“华尔街历史的主题是金融与政府之间的曲折关系。”现在看来,这个主题不仅适用于历史,而且影响着今天;不仅贯穿着华尔街权力的消长兴衰,同时体现在美国政府历次经济政策的转折、体制的创新和人物的命运里。虽说至今还有不少人对此保留着“大亨勾结政客”的漫画式印象,但是事实上,在漫长的合作与博弈中,它们不断成功地改变了对方,这正是美国所以成为现在的美国的一个重要原因。

  财政部和联储分别是美国财政和货币政策核心执行者,相对来说,后者具有更大的独立性。但美国直到1913年才有了这个正儿八经的中央银行,在此之前,华尔街是美国一切金融力量的枢纽,精确一点儿说,这个枢纽就是约翰·皮尔庞特·摩根。

  身为华尔街最显赫和传奇的人物,J.P.摩根虽然没担任政府公职,但是位于华尔街23号的摩根银行,在联储体系成立以前,多次充当了实际上的美国中央银行角色。在19末到20世纪初的各种危机中,比如《谢尔曼白银法》引起的黄金外流,1907年的挤兑恐慌,政府都最后不得不求助于摩根。据戈登的《伟大的游戏》中记录:有人冲进交易大厅,报告说看到摩根和财政部长一同走下国库台阶,正在泛滥的恐慌情绪立刻奇迹般地抑制住了。他用自己的财力和威望,一次次为解决危机提供充分的流动性,在事实上调节了货币供给。美国政府对摩根的依赖曾经达到过这样的程度:虽然多次信用恐慌一再敲响警钟——非得有一个作为最终信贷人的中央银行不可,政府还是磨蹭了6年。直到1913年摩根去世,华尔街再没有这样深孚众望一言九鼎的人物,联邦储备银行才被手忙脚乱地建立起来。

  除了“在野的央行主席”J.P.摩根,美国历史上最有权势的财政部长之一安德鲁·梅隆,早期联储主席本杰明·斯特朗,也都是华尔街在政界巨大影响力的直接代表。梅隆是著名的《1924年收入法案》奠基人,任期贯穿整个二十年代,其空前的影响力被同时代人戏谑为“三个总统在梅隆手下工作过”;斯特朗曾是信孚银行主席,联储成立初期,由于成员很少有人懂得金融业务,斯特朗几乎掌控了美联储的全部权力。正是梅隆的减税政策和斯特朗的低利率政策,互相配合,造就了美国20年代的空前繁荣。  

  华尔街精英在政界中的权力,来源于金融业里正在生长着的前所未有的力量。迅速便捷的融资喂养了伟大的新产业——汽车和航空;经济在一只戴着高贵白手套的巨手下重新整合,前所未有的庞大托拉斯、辛迪加浮出了水面。J.P摩根操纵的合众国钢铁公司并购,资本额达到了当年联邦预算支出的将近三倍,接近当时美国制造业总资本的1/6,今天任何激动人心的兼并收购都完全无法与之相提并论。

  在金本位、高关税、产业革命的古典布景下,历史舞台上演出的各种情节,都能找到华尔街改动剧本的痕迹。从帮助协约国融资到插手苏俄内战,从支持罗斯福总统竞选到为纳粹上台铺路,戴礼帽打着精致领结的华尔街银行家们,作为美国的代表,出没在各种历史关键时刻。摩根的合伙人爱德华·斯特蒂纽斯被视为美国军工业之父,在战争中的作用“超过一个协约国军团”;而向欧洲资本输出,影响德国未来政局的“杨格计划”谈判代表名单上,则写满了小摩根、莱曼兄弟这些显赫的姓氏。

  节选《伟大的博奕——华尔街金融帝国的崛起》     作者 约翰·S·戈登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