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连线
3  4  
PDF 版
· 浙江小画种
嘉兴“斗艳”
· 寒夜里的旋律
· 诸暨有个
田头发明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只有初中学历,四项专利在手
诸暨有个
田头发明家

■ 诸暨·本报通讯员 杜萌颖 本报驻绍兴记者 张彧
  本报讯 黄建富是诸暨市浬浦镇外浦村一个地道农民,但和别的农民不一样,他还是一个附近家喻户晓的“田头发明王”。这不,只有初中学历的他这两天又拿下了多功能助力器的专利,在此之前他已经是多功能鼓风机、多功能电扇、多功能增氧潜水泵三项专利的所有人。

  田里到处用着他的发明

  在璜山镇五灶村张益民家的一块稻田上,记者看到了黄建富最近的一项发明成果——多功能环保节能助力器。仅用了20分钟时间,夫妇俩就轻松地完成了5分田稻谷的脱粒工作。

  “(这项)发明真的是好,主要是使用方便,还很安全,功效又高。现在我们全村的人没事都去问问他(黄建富)有没有新发明。”张益民兴奋地说。

  据黄建富介绍,这种多功能环保节能助力器才刚刚拿到专利。它的重量只有3公斤,使用时只要将它安装在一般的打稻机上,就可变成一台电动打稻机。用一盏12伏的充电灯,可完成1亩田左右面积稻谷的脱粒工作,电费成本还不到1元。

  说起为什么会想到发明这种助力器,黄建富说,现在不少田块缺乏用电条件,而且电线碰上水,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使用柴油打稻机的话,得配备价格600多元的柴油机,机器显得十分笨重。“助力器发明后,周边村庄及街亭、璜山、岭北不少农民在试用后都想购买,有几个农民一用以后都不肯归还了。”黄建富笑着说。

  7岁开始的发明梦

  黄建富的妻子周旭红永远都忘不了刚嫁到他家时的情景:“10平方米不到的房间里,堆满了各种机械零件,挤得人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后来我才知道,自己嫁给了一个‘发明家’。”

  黄建富的发明梦是从7岁开始做的,他说:“那时看见‘竹蜻蜓’在手心这么一搓就飞到那么高,就总是在琢磨为什么它能飞起来。长大以后,我就总喜欢捣鼓些机器之类的东西。”

  暑去寒来十几载,黄建富的发明梦不仅没有停下,反而变成了现实。

  1999年,黄建富看到农家人灶头上发火难,就发明了一个多功能鼓风机,并凭此获得了第一个专利;2002年他看到村民为鱼塘含氧量低发愁,于是又捣鼓出一个多功能增氧潜水泵;2005年11月,研究了一年多农田打稻机的黄建富,研发了脚踏的脱粒机助力器。

  看到附近的农田里到处都在使用自己的发明,黄建富感到由衷地高兴:“我是个农民,农民和农村最盼什么、最需要什么,我很清楚。”

  现在怀揣着专利证书的黄建富心里只有一个遗憾:“念书只念到初中,就回家务农了,现在觉得知识有点不够用了。”他告诉记者,自己的发明都围绕着农村、围绕着节能下功夫,“现在我正在研究一种太阳能电动车,这样大家以后下田开着它又可以带不少东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