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7版:每日新闻·读书
3  4  
PDF 版
· 人文大讲堂
今天第95讲
· 家长争“红苹果”起争议
· 独立学院
孵化企业家
· 高校里的“懒人经济”
· 青春中学玩得好开心
· 浙财院
每年百位学生“包分配”
· 最佳男女“煮饺”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该发个“红苹果”哄孩子高兴,还是给个“黄苹果”提醒她和别人还有差距?
家长争“红苹果”起争议
赏识教育别成“温室教育”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梁建伟/文 周广利/摄
  本报讯 历来,小学低段孩子在班级里表现好,老师就会发一个“红五星”以示鼓励,这是再平常不过的事。然而在杭州某小学,一个小小的“红苹果”却引来一位高学历家长的投诉,由此引发学校教师及专家的一场讨论:红苹果是鼓励,还是让孩子正视差距?

  得不到“红苹果”

  妮妮伤心哭一场

  妮妮(化名)今年刚上小学一年级,爸爸和妈妈都拥有高学历。由于妮妮跳过大班直接上了小学,她显得比别的孩子稚嫩得多。于是老师就从握笔开始教。一个月后妮妮有了很大的进步,会主动举手回答问题,能主动和同学讲话。可她依然很少拿到象征着最高奖励的“红苹果”。妮妮伤心地大哭一场,她觉得自己已经很努力了。

  妮妮很伤心,妮妮妈妈很生气。她生气的不是妮妮做不到最好,而是学校为什么如此吝啬鼓励?这个“红苹果”也许会很大地打击孩子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于是她写了长长的3页纸的一封信给学校,阐述自己的意见:中国教育缺乏“赏识”的传统,习惯了对孩子指责、挑剔、贬低,孩子即使有了进步也被要求“不要骄傲”要“好上加好”,如果不如人意就更不用说了。而缺乏赏识、肯定、赞美的激励机制,孩子的成长很多时候会显得动力不足。

  家长投诉老师“吝啬”

  “红苹果”该不该给?

  这个红苹果该不该给?妮妮妈妈的信引起学校的重视。校长说,在此前召开的家长会中,也有家长提出类似意见。这让她感觉这只“红苹果”已经涉及教育指针偏向的问题。

  为慎重起见,学校立即召开了教师会议进行讨论。出乎意料的是,教师们几乎都赞同这位博士家长所说的赏识教育,却仍然反对给妮妮滥发“红苹果”。

  班主任老师说,“妮妮进步很大,我们发‘黄苹果’鼓励她了。但表扬也得实事求是,还是应该让她正视与同学的差距。”

  另一位老师说,如果给妮妮发“红苹果”,保护了妮妮的心情,却会打击别的学生。已经拿到“红苹果”的学生会觉得没有成就感,没拿到的学生则会觉得不公平。

  赏识教育并没有错

  请谁发言却是难题

  一个“红苹果”还引发出老师们更多的困惑和忧虑:当家长们普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时,该如何赏罚分明?

  曾经有过类似经历的江心岛小学校长沈洪说,赏识教育的确有值得中国教育借鉴的地方。“像现在我们实行小班化教育,学生得到的关注大大增加,每堂课一个孩子至少有五六次发言机会,他们会不断得到鼓励和自信。”

  然而即使这样,不少家长仍要求多“照顾”自己的孩子:“开家长会时几乎每一位家长都会说,我们家孩子说上课经常举手但没有被老师叫到。这样会不会打击他积极性?”于是举手发言该叫谁对老师们来说也成了一个难题。任课老师都有这样的体会,通常课堂上的提问,成绩中上的孩子都能回答,每次提问都会举手,怎么办?更何况老师会先照顾一些胆小的孩子。

  “赏识教育”不是“温室教育”。儿童心理健康教育专家俞群说,每次举手都被点到,对孩子成长不利。让他感觉无论什么活动都应该有他的份。而他以后要面对的是复杂的社会,那时会每件好事都有他的份吗?

  还有一句典型的家长的口头语:我们的孩子就爱听好话,多鼓励他吧。“但当他们进入社会以后,还有谁会像父母和老师一样对他们只说好话?那时候他们该如何面对现实?”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