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胡大可 本报通讯员 郑斌
整整8个月,杭州西湖风景区“3·27”杀人分尸案凶嫌终于落入法网。
3月27日中午,杭州三台山路某山庄,春意正浓。
山庄内正在施工,工人们走进后山的“蝙蝠洞”。几天前他们曾走进过这个洞穴,由于光线太暗,隐约看见里面一个桶里有“塑料模特的躯干”。
1米、10米……50米,蝙蝠纷飞,潮气逼人,洞穴尽头,借着昏黄的电筒光,眼前的一幕,让他们个个起了一身鸡皮疙瘩:那个涂料桶里放着的竟然是一个男子的尸块!工人们飞奔出洞报警(本报曾连续报道)。“3·27”杀人分尸案专案组第一时间成立。
随后的8个月中,专案组和凶嫌身上发生的点点滴滴绝不是可以用一句话带过的。这其中,还有一位对破案起到转折作用的“关键先生”,昨天从警方处领到了3万元现金。
曾经——
案件一度陷入僵局
这位男性死者是谁?这是当时摆在景区公安分局专案组面前最大的难题。
男子死亡不是一天两天了,加之洞穴内潮湿异常,尸块腐烂严重。法医连续几天的工作后,专案组初步确定男子年龄在25~35岁左右,身高165厘米,体型较瘦,头部有陈旧性疤痕,可能生前受过伤。
也许,当时唯一能让专案组感到“欣慰”的是死者右手臂小臂靠近手腕关节处有6厘米×6厘米八卦图案文身。是不是能从这个比较特殊的标记上找到突破口呢?
为此,今年四五月间,专案组发出了4万张悬赏通告。但是,这些通告如同泥牛入海。侦破工作一度陷入了僵局。
“再试试看吧。”已经11月初了,专案组经过对死者体貌特征进行新一轮刻画分析,又赶印了1000张悬赏通告,张贴到了杭州各个车站码头、劳务市场等外来务工人员聚集较多的地方。
11月17日下午,专案组办公室里,一个电话响了起来。
转机——
有人见过这个文身
这个电话就是本案的“关键先生”打来的,他姓王,江西人,昨天下午他拿到了警方兑现的3万元悬赏奖金。
“我当时只是觉得像,不敢肯定。”拿到奖金的王某显得很激动。稍稍平复了一下心情,这位“关键先生”向记者打开了话匣子——
我觉得那个“八卦”特别眼熟,和我老乡全某手臂上那个很像很像。
我和老全是2004年7月在杭州认识的。大家都在一个地方当搬运工,一聊起来是老乡,走动就多了。大概两个多月后吧,我们商量换个地方干活,就一起到了福州参加了一公司的面试。那时候热,大家都穿短袖,我就看到老全手上有一个八卦的刺青,公司工作人员说有刺青的他们就不录用了,所以这件事我印象挺深的。9月份,我们又到了漳州打工。随后我一人回了老家,就再也没见过老全。
今年,王某又到杭州来打工了。“找工作就要去劳务市场。那天我连回城车票都买好了,万一还找不到工作,就准备回老家了。”就在王某看着一张张招聘启事时,那张悬赏通告进入了他的视线。“咦,这个图案很眼熟啊?!”
王某借了一旁工友的手机就要给专案组打电话。“你这样会不会惹祸上身啊?”工友以及王某的老婆都说。“我又没做亏心事,最多交一点电话费。”王某拨通了电话。
谁想,电话才打到一半,欠费停机了。充值去。工友和王某一起走进了手机店。刚想充,手机却响了起来,原来是专案组抢先一步给这个号码充了值。
“充值的举动我无论如何也想不到,他们工作这么负责。”王某坦言,开始是看着奖金诱人想碰运气,一个充值的小举动,却让他主动配合专案组破案。
原来——
工友酒后成了凶手
王某提供的线索,让这起“无头案”有了转机,因为死者的身份由此已经可以确认。那么,他身边的人也就可以一一查找到,凶嫌自然就会跳出来。
专案组发现,贵州籍何某夫妇有重大作案嫌疑。11月29日,专案组在这对夫妇的老家将他们抓获。
原来,何某和死者全某原在一个单位打工,感情还不错。今年1月中旬的一天,全某到何某位于杭州城东的暂住地喝酒,何妻当时也在。三人整整喝了两斤白酒和不少啤酒,酒酣耳热的他们又叫来一箱啤酒。酒后迷糊,何某和全某起了争执还大打出手。最终,全某倒下,没了呼吸。
为了逃避处罚,何某随后将全某分了尸。夫妇两人曾在三台山路某宾馆附近打过工,知道后山有个幽深而人迹罕至的洞穴,就趁天黑将尸块抛弃到了洞穴的最深处。
目前,何某夫妇均已被警方刑拘,此案还在进一步审理之中。
凶嫌回忆——
我不杀他,他就要杀我
案发后,何某并没有马上分尸,而是把自己的暂住地当成停尸房。两三天后,才动手分尸,随后抛尸。“当时我不杀了他,他就要杀我。”何某事后回忆,起争执真的只是一点琐事而酒后“刹不住车”,才让全某和自己这对好工友之间闹出悲剧。
抛尸后,何某夫妇并没有马上离开杭州,直到今年7月,因为实在找不到工作才回了贵州老家。夫妇两人有“默契”,抛尸之后就再也不提这件事,尤其是当他们看到一直在老家长大,现已6岁的孩子清澈的眼神时。
在排查阶段,专案组好几次请何某夫妇配合破案,心理素质好的他们都是自己主动走进专案组办公室的。
将他们从贵州押解回杭州时,何某夫妇第一次坐上飞机。蓝天白云仿佛触手可及,一切是那么的新鲜,而他们心中却是那么的悔恨交加。
记者手记
这8个月来,始终有一份牵挂在心中:分尸案破了没有?频频和专案组联络,得到的信息却始终是“还在比对当中”。几乎每天都有海量的信息从各方涌来,专案组一位刑警曾说过一句坦白的话:“每一条信息都要比对,真是吃力啊!”然而,他们还是每一条都不轻易放过。
随着经济和社会的迅猛发展,人、财、物的大流动,社会安全防范、案件的侦破越来越离不开群众的支持和配合。这次新闻通报会冠以表彰大会的名义,与其说是对王某个人的表彰和奖励,不如说是弘扬社会正气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