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农村教育理想的策源地、试验场和骨干培训基地
·城乡教育资源互动、人文视野交叉渗透的平台
·有创造性和献身精神的志愿者的交流枢纽
淳安金峰乡初级中学》》》
两个老外的
中国乡村行动
2006年12月15日,虽然这只是一个普通的星期五,但是淳安金峰乡初级中学的孩子们却感到了节目般的快乐。这天,第一次有“老外”来到这所偏僻的乡村学校,用英语给师生们带来了快乐的课堂派对。
这是本报正在进行的“田野大课堂实验”。而在此次实验中,最吸引乡村孩子目光的是两位来自杭州东方中学的年轻英语外籍教师Janice.Wu小姐和Matt先生,他们这次的中国乡村行动。
Janice.Wu小姐和Matt先生来自加拿大,他们是今年7月到杭州东方中学担任英语教师的,这也是他们第一次来到中国。
对于中国乡村教育的现实情形,两位都是十足的“老外”。直到走进淳安金峰乡初级中学的学生宿舍,Janice.Wu小姐和Matt先生亲眼看到只铺着一张草席的床铺,似乎才有所了解。
乡村孩子说声“Hello”不容易
“我觉得这里的孩子很害羞,因为我跟他们打招呼,他们都害羞地跑开了。如果我说一些简单的句子,他们应该能听懂,但稍微复杂一些的句子,他们似乎就没法理解了。”Janice.Wu小姐跟记者交流她的感受。 这句话说中了中国乡村教育的落后之处。由于乡村的信息和交流闭塞,许多学生是第一次与“老外”面对面,虽然他们每天都对着课本苦背英语单词,但是要让他们充满信心地说一句“Hello”真的不容易。
带来“头脑风暴”的一堂课
记者观察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虽然Janice.Wu小姐和Matt先生非常随和,但是几乎没有英语老师主动跟他们攀谈。而当他们开始上英语课,教室的后排就挤满了老师们,其中包括非英语专业的教师。
前者是因为农村老师内心存在胆怯的心理,后者则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求知欲望。“我一直听说外国的教师们上课很风趣、很活泼,所以这次我一定要赶来亲身感受一下。”淳安青溪中学英语老师徐兵妹说,她是在得知本报的“田野大课堂”实验后,专门冲着外教来的。
淳安县教育局教研室主任胡晓春说:“下次再有英语外教来淳安,你们一定要提前通知我,我要组织全县骨干英语教师来听课。”
虽然一堂由外教上的英语课对中考、高考没有决定性意义,但却会在师生中产生一次强烈的“头脑风暴”,促进英语学习的良性发展。
抱着吉他边弹边唱
Janice.Wu小姐为七年级学生上课,该年级4个班的同学都亲身感受到她的英语课。由于事先准备了丰富的内容,所以整堂课都在一个接一个地游戏中进行,有简单的英语情景剧、英语歌曲表演,让同学们在游戏中快乐地说英语。
小伙子Matt更是一鸣惊人,他把吉他和口琴作为教具,把八年级的英语课开成了一场派对。他把许多英语生词编成一首歌,通过吉他伴奏,让学生们现学现唱。整堂课的音乐声一直回响在空旷的乡村校园。
随后,杭州市教坛新秀、东方中学徐仁火老师为八年级学生上数学课。杭州采荷中学校长、省科学特级教师严国忠为八年级学生上科学实验课。这也是淳安金峰乡初中第一次有特级教师来上课。 桐乡石门镇丰子恺故里》》》
一个乡村教师的
“十八般武艺”秀
这是一场城乡教师合围的实验。实验者是三位教师:来自桐乡石门镇中心小学的教师陈剑宏和杭州崇文实验学校的两位特级教师俞国娣、虞大明。
实验内容是由刚刚参加完“中国新农村教师专业发展高级研修班”二期培训的陈剑宏“汇报演出”:执教丰子恺的《白鹅》一文,俞国娣、虞大明接着上公开课并点评。
乡村教师的努力
昨天,这是陈剑宏第一次面对如此大场面的公开课,太想把课讲好了,有点紧张。先是黑板上出了问题,把“郑重”写成了“认真”;再是电脑出了问题,半天跳不出画面。陈剑宏尴尬地笑笑说:“电脑也紧张了!”
在与丰子恺故居近在咫尺的丰子恺母校讲丰子恺的作品,怎么讲好?陈剑宏绞尽脑汁,短短45分钟,把他在城市中所见所学的“十八般武艺”全搬上了场:
为拉近距离,先叫声“丰子恺爷爷”;
为形象,用多媒体挂上了丰子恺的文章、漫画;
为生动,请学生上台学“高傲的白鹅”走路,比比谁学得最像;
听、说、读、写,找句子、看图画、扮演员、同桌对话,几乎所有教学形式都挨个儿秀了一遍。最煞费苦心的是为激发学生朗读热情,他还搬出学校的传统:学校每年都有学生担任丰子恺故居的讲解员。他请学生现场竞聘,当一回丰子恺故居的导游,为游客讲解白鹅,并给优秀者立马颁发了大红的聘书,引起学生一片惊呼。
特级教师的点拨
“我很惊讶陈老师能在一堂课内用这么多教学形式来引领孩子们学习,让孩子用多种感官去感受。”俞国娣说。“问题是运用这么多的手段是否恰当?能否割爱,只突出其中一两种?比如现在在丰子恺故居肯定看不到鹅,那就不如解说丰子恺的漫画更合适。”
“许多农村老师在城市受训后都学会了模仿,这是好事,但关键在于老师自身理念的更新,多媒体等教学形式只是辅助手段。”
俞国娣的出招是:与其样样走过场,不如就上演一招“绝杀技”,“让学生记住文章最精华的部分,有时甚至只是一两句话。”
城乡合围的梦想
“挑起中国农村教育脊梁的,不是一流的专家,也不是一流的学者,而恰恰是如我们一般的乡村教师。”这是许多如陈剑宏般的农村教师的自信与梦想。然而他们缺乏交流、缺乏经验。
“仅仅靠特级教师的一两堂课不可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教育的现状”,俞国娣说,给农村孩子上完课后的特级教师依然会回到城市,只有真正扎根在农村的普通老师才是新农村希望的缔造者。“我们能做的最有效的事就是给农村教师‘输血’,让他们成长起来,然后去改变他们生活着的土地。”
于是在这次田野大课堂里,城市的特教与敦厚的乡村教师如拔河般握紧了手中的绳,在同一个方向,为了同一个目标,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