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向同学借课外书、借文具用品、借笔记……这需要钱吗?还真需要!最近,在绍兴市的一些中小学校里就发生了这样的事:一些学生间非常平常的互助行为,居然沾上了“钱”味。
学生
一元钱借本漫画书
前几天,在绍兴市区某小学读三年级的小杰看见班上有个同学有本漫画书,于是就去向该同学借这本书看,没想到同学说:“借书可以,但要收钱。”经过一番讨价还价,最终小杰花了1元钱,借到了这本漫画书。
绍兴另外一所小学的一名学生谢某说,同学借东西收钱,这在班上已不是什么稀奇事,他也曾向同学借过一次课外书,因为交情比较好,所以只花了1毛钱。绍兴市区城南一名小学老师则说,之前她也曾发现这样的现象,有一次她批改作业时发现,有两名学生的作业一模一样,连错别字也一样,于是她怀疑这两人有抄袭的嫌疑,而询问结果更让她吃惊,原来是一名同学帮另一名同学做作业,代价是5角钱。
还有一名老师说,有一次他在给小学生上课,并让他们抄写黑板上习题,一名坐在最后一排的9岁男生突然站起来说:“老师,我给你29元钱,你的眼镜借我戴一下行吗?”这名男生解释说,今天他将眼镜忘在家里了,看不清楚黑板上的字,所以想付钱借老师的眼镜,身上只有29元钱,于是出价29元。
据了解,类似这样的“有偿”互助,在绍兴的中小学生中并不少见。
借抄一下笔记,解释一道难题,帮忙写一篇作文,代一次清洁工作……都要付出相应的报酬。至于要付出多少,双方会讨价还价。
尽管多数学生认为,同学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不应该借东西就要用钱来交易,但一些付钱的学生对此并没有表示出不愉快。
一名学生说:“我觉得并没有什么不好,至少这很划得来,比如向同学借一本课外书付的‘租金’,要比外面租书便宜多了。”
家长:
孩子不能这么做
对于这个问题,大部分家长都坚决说“不”,许多家长都用“惊讶”来表明自己的态度,并表示出担忧。
然而,也有家长认为这种行为并非不好,有家长就直言:“现在的社会竞争如此激烈,孩子从小就有独立的经济意识,长大后更容易适应社会,也不容易吃亏。”
专家:
帮助不应该成为交易
绍兴文理学院教育系主任林慧莲说,孩子出现“有偿帮助”的行为,实际上是对成人社会的效仿。
同时林慧莲还表示,家长和老师应当让学生明白,同学之间的帮助,不应该成为交易,这和成人之间的借钱是两码事。学生应当更多地提倡互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