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申屠文婕 本报记者 陈伟利
本报讯 网络盛行年代,很多家长都会为自己的孩子整天上网、打游戏而头痛。在许多家长看来,无论孩子打的是什么游戏、游戏打成怎样,只要他经常上网打游戏,那这孩子就是“上瘾了”。
其实不然,是否成瘾也有科学判断。
今年3月刚成立的浙江大学网络成瘾研究中心就在从事这项研究。昨天,研究中心的戴珅懿博士给本报打来电话,他们一项新的成果显示:网络成瘾的孩子脑子会有异常,其脑电波和正常孩子有很大差别,这将影响到孩子的大脑发育。
几个按钮点一点
是否成瘾有定论
昨天下午,记者来到了浙大网络成瘾研究中心,几名博士生正在进行实验。
一个黑屋子里,一名研究生戴着一个“帽子”正在进行测试。帽子上面密密麻麻布满了电极,并用电线连接到一台电脑上。
过程其实很简单,被测试者戴上帽子后,看着电脑屏幕判别颜色,如看到红点按“1”,黄点按“2”……做这样的判断,大脑会有相应的活动,通过“帽子”反映在了电脑上。
“如此操作,我们就能判别孩子是否已经网络成瘾。”戴博士解释:“正常人进行这么简单的判断,肯定是交给大脑的简单脑区来处理(一般是靠近脖子那部分),但有瘾的孩子,判断任何事情都要放到大脑高级脑区去处理(一般是靠近额头那部分)。喏,你看,电脑上可以清晰地看到,被测试者到底都动用了哪些大脑区块。”
只动用大脑高级区块会产生什么后果?戴博士接着解释:如果一个人经常只用大脑高级区块,久而久之,那脑部其他区块不动用就会萎缩。对处于成长期的中小学生来讲,会导致脑部发育不全,他就连最简单的东西也不会分析。这就是为什么网瘾孩子会出现反应慢、错误率增加、注意力下降、记忆力衰退等症状。
小伙子已确诊成瘾
对症下药效果不错
两个月前,安吉一名20岁的小伙子被他爸爸领着来到了浙大网瘾研究中心。研究人员对这名孩子进行诊断显示:他已经属于网络成瘾者。
小伙子的爸爸说,孩子一个人在宁波读书,整个高三几乎没上课,每天都在网吧打游戏,今年高考没考上大学;现在读高复,可还是每天去打游戏。他实在没办法,把孩子送到医院治疗。
有了确切的诊断报告后,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对孩子进行了对症治疗。服药、心理谈话、逐步减少网络依赖……据了解,目前,这个小伙子网络成瘾的症状已几乎痊愈,他已经能安心读书了。
昨天,杭州市七院医务科副科长陈树林博士也对“网络成瘾”孩子进行了概括,异常的脑电波表现在行为上主要有以下特征:
除了吃饭睡觉,24小时里有70%到80%的时间花在网络游戏上;
整个精神寄托就是网络游戏,做其他事情都没有味道,只有网络游戏才能给他带来成就感,离开网络游戏就没精神、注意力不集中;
对周围环境不管不顾。
家长可以对照以上几点,看看自己的孩子有没上瘾。陈树林认为,并不是所有游戏都有害,普通的游戏对孩子智力开发倒是有益的,可怕的是那些没有止境的游戏,会使孩子真正上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