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1版:天下
3  4  
PDF 版
· 日本谋求航天大国
· 日未来两年太空计划
· 自民党高官暗示“论核武”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1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日本谋求航天大国
H2火箭首送三吨级远地卫星升空
  日本首颗3吨级地球静止轨道卫星——技术试验卫星8号于当地时间18日15时32分(北京时间14时32分)搭乘H2-A204新型大运力火箭升空。

  18日,日本南部鹿儿岛县种子岛宇宙中心大型火箭发射场上空并未出现人们担心的雷暴,天气晴朗。发射27分36秒后,火箭飞到赤道上空附近,进入近地点高度250公里、远地点高度36156公里、轨道倾角28.5度的静止转移轨道,并实现星箭分离。最终,卫星将经过4次点火调整轨道,于圣诞节前后进入圆形的静止轨道上。

  技术试验卫星8号是日本首颗属于3吨级别的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实际发射重量达5.8吨。为此,日本宇宙航空研究开发机构首次选用大运力的H2-A204火箭执行发射任务。这种新型火箭沿袭了H2-A202X系列火箭的设计,并把固体燃料推进器从2个增加到4个,可把近6吨的航天器发射到静止转移轨道。

  技术试验卫星8号主要用于验证静止轨道上超过3吨的大型卫星的电力、姿态控制、热控制和推进等维持卫星功能的基本设备的相关技术。该卫星携带两架各长19米、宽17米的大型可展开天线,分别负责发送和接收信号。如此大尺寸的星载天线可以与手机大小的地面移动终端进行卫星通信,方便在山区和海上等没有地面基站的区域使用。

  技术试验卫星8号最早预定在2002年度发射,但因此后H2火箭和H2-A火箭发射先后以失败告终,这颗卫星的发射计划一拖再拖。

  据新华社

  昨天,日本成功用H2火箭发射了一枚3吨级的静止轨道卫星。这是日本首枚3吨级的远地点轨道卫星,发射的目的在于验证H2-A204新型大推力火箭的技术。这是日本大推力运载火箭技术的一次新突破。据中国国防报今年2月26日载文称,若将卫星换成弹头,H2火箭就可变成一枚洲际导弹。自20世纪50年代以来,日本一直借大力发展火箭技术,同时“部件式发展”远程导弹技术。    

  日航天业“屡败屡战”

  18日,日本技术试验卫星8号随H-2A火箭成功升空,这是日本航天业“屡败屡战”之后的一次成功。自1970年日本发射第一颗人造卫星以来,日本航天的命运一波三折。作为一个面积不大的岛国,日本为何要坚持发展航天呢?

  世纪之交,H2火箭数次发射失败,美国因此取消了使用日本火箭发射卫星的计划。与火箭一样,日本航天器的事故率也颇高,这包括环境监测卫星“绿色2号”提早报废、“希望”号火星探测器电路故障……

  隐藏在背后的原因

  面对这些失败,日本政府的反应是增加投资,坚持在航天领域的技术开发。隐藏在这种现象背后的原因是:

  首先,日本一直把成为政治大国作为努力方向。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日本专心发展经济,逐渐由战败国步入富国的行列。然而,经济大国并不等同于政治大国,而拥有先进的航天技术,是政治大国的重要标志之一,因此日本死抱住航天不肯撒手。

  其次,日本希望摆脱对美国的依赖。日本在拥有自己的间谍卫星前,搜集情报主要依靠购买美国的商业卫星图片,此举不仅耽误时间,还容易暴露意图。

  第三,航天业潜在的经济价值诱人。国际卫星研制和发射市场目前已经相当可观,一项调查显示,仅发展“伽利略”卫星定位技术每年就将带来90亿欧元的效益。日本对航天业的经济价值评估极高,认为它将是社会基础性资源之一。日本航天专家曾反复强调,发展航天事业的最重要目的是希望国家和国民利用航天技术就像使用水电和因特网一样。

  第四,日本把航天作为民族团结的强心剂。日本H-2A火箭发射连续失败后,日本人一度对本国的航天业产生了信任危机。随着近两三年发射成功率提高,日本的民族自豪感增强。

  勃勃野心目标不少

  “屡败屡战”的日本航天业不满足于现在的一点点成绩,它们还有更大的野心。  

  日本计划2006年发射探月卫星,目标是到2025年建成可供人停留的国际月球基地。日本还计划把研制中的空间站转移飞行器(HTV)改造成载人飞船。到2015年,完善转移飞行器密封舱回收技术。另外,日本计划研制与俄罗斯“联盟”号类似的载人飞船。                        

  日航天动向的谋武之嫌

  实际上,日本一直在发展远程导弹技术。加拿大《汉和情报评论》报道称:在发展远程弹道导弹技术上,日本长期以来一直以“和平利用空间技术”为理由,披着商业的外衣发展军用技术。

  早在20世纪50年代,当时日本的经济形势虽然非常严峻,但日本仍坚持研究具有军事价值的固体火箭发动机技术。经过20年的攻关,1970年2月11日,日本成功发射了第一颗重9.4公斤的人造卫星“大隅”1号,从而成为世界上第4个可以独立发射人造卫星的国家。

  国外媒体称,日本的TR1A型火箭只要将实验舱换成700公斤的弹头后,就能变成射程超过750公里的、可覆盖整个朝鲜半岛的中程导弹;M-3S2火箭的第3级和卫星换成弹头后,就能变成中远程导弹;而H2火箭发射总重量达260吨,推力相当于美国的“大力神”洲际导弹。

  若光有导弹,没有精确制导能力,导弹的军事威慑力将大打折扣。为此,日本通过与民间合作,积极开发具有精确制导能力的“准天顶”全球卫星定位系统。

  早在2002年日本政府就开始酝酿建立可用于导弹精确制导的全球卫星定位系统,即日本版GPS——“准天顶”。

  然而,与地球同步卫星不同的是,3颗卫星并不运行在赤道上方的同步轨道。它们各自有不同的轨道,并且这3条轨道都与地球赤道所在平面成45度夹角。从日本本土上看,无论任何时候都会有一颗卫星停留在靠近天空顶点的地方。因此,该系统被称为“准天顶”卫星系统。

  “准天顶”卫星系统设计方案初步确定后,为了掩人耳目,日本政府决定采取“政府-民间企业”合资的方式进行,不提其军事用途。根据日本政府对其资金投入需求估算的结果,仅第一颗卫星和地面设施的研制开发费用就高达600亿日元,整个系统的研制总费用将超过2000亿日元。在日本经济团体联合会的倡议下,43家日本企业出资组建了新卫星商业公司,全面负责“准天顶”系统的研发工作。    

  目前,日本的远程导弹的“部件式发展”基本完成。一旦需要,日本很快会把它们装配成整枚导弹。

  据新华社、中国国防报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