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13版:新知·读书
3  4  
PDF 版
· 2007高考启动
全省下月7日至9日报名
· 浙大学生有“身份号”
· 招生学校增多 报考人数下降
MBA教育签下“西湖宣言”
· 新老师新体验
· 大学生毕业 先到农村锻炼几年
· 杭师院63人获书法奖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0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新农村建设教育实验样本C
■设计者:杨德广 原上海师范大学校长

大学生毕业 先到农村锻炼几年
  ■本报记者 梁建伟

  

  杨德广是原上海师范大学的校长,是一位对教育有相当了解的老教育家。他一直关心乡村教育,跑过全国很多乡村,他认为,解决目前农村教育落后面貌的一条有效途径,就是建立一种机制,让大学毕业生,特别是师范院校每年毕业的数万名学生,先到农村工作2到3年。

  “这样做有一个好处,既可以帮助农村地区发展教育事业,解决教师紧缺之急,又能让年轻人在广阔天地得到锻炼,增长才干。”

  杨德广说,这些年国家非常重视农村建设,“要搞好新农村建设,首先要把义务教育搞好。”杨德广搞了这么多年教育,深知现在入学率达到了90%以上,但辍学率也很高,有些地区甚至达到了20%到30%,很容易导致新一代文盲产生。

  教师工资要统一

  “义务教育一定要做到公平,但目前的状况是,学校设施不平衡,包括浙江、江苏这样发达的省份,教育不公平仍然存在。”杨德广认为,义务教育的公平,必须改变一个错误观点,就是乡村教育依靠乡镇自身投入。“义务教育必须制定统一的标准,学校按标准化建设,教师工资按标准统一发放。上海搞了好多年标准化建设,现在做得还不错。”杨德广的观点很简单,就是义务教育必须由国家和政府买单。

  现在的大环境不利于农村教育的发展。相当一部分人从西部和农村考到城市、沿海的学校后不愿回家乡工作,导致人才流动的“马太效应”。即使是留在农村工作的优秀教师,也要经受外界的诱惑,难免流失。如何解决这一问题?杨德广以为,一方面要采取激励和吸引的政策,鼓励大学毕业生向西部、农村流动;另一方面,学校要加强对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多培养一些高素质人才。“我们应改变长期以来以‘知识为本’的观念,树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大学教育不能停留在教学生‘如何做人’上,更应加强‘为何做人’的教育。”

  在培养高素质大学生的前提下,制度建设很重要。农村留不住教师,有一部分原因是待遇问题,“必须建立一种新制度,让师范院校毕业的学生先去农村锻炼,几年后让一批优秀的学生回到城市,这样能保证农村教育的新鲜血液。”

  加大农村初中技能培训

  在很多农村,一些人小学毕业或初中毕业后不能进入更高一层学习。杨德广认为,应该在农村初中搞“3+1”,让那些没有希望考高中的学生在初中毕业后,再留一年学习一些技能,而不是去陪考。“或者办技校搞技能培训,这样就避免了让无技能的学生走入社会,他们学习了一技之长后,可以做农民的技术员。”

  对于高等院校,城市里的知名学校,杨德广也提出了一些希望。“现在有很多城市的学校跟农村学校结对,我认为是一种很好的模式,但结对必须要落到实处,而不是走过场。”

  我们的高等院校,尤其是师范院校,同样可以开设一些培训班,专门招收肯到农村和边远地区从教的志愿者,这不仅能满足他们献身教育的愿望、帮助他们实现自身的价值,而且对促进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