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5版:每日新闻·视点
3  4  
PDF 版
· ●为何几乎天天违法?●为何交警无可奈何?●为何车主甘愿违法?对一辆超级违法车的剖析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为何几乎天天违法?●为何交警无可奈何?●为何车主甘愿违法?对一辆超级违法车的剖析
■本报记者 陈立华 胡巍
  230次!这是杭州一辆泥头车,从2006年1月到11月30日之间的交通违法记录。根据不久前杭州市交警部门刚刚发布的全市车辆违法情况显示,类似的“超级违法车”在杭州数量并不是个别现象。甚至在个别车辆运输公司中,就有超过30辆车,违法次数在100次以上。并在11个月内,发生事故上百起,造成5人死亡。

  这样的车为何出现?到底是什么力量在驱使他们如此“疯狂”?真的没有一个有效的“金箍咒”吗?针对这些问题,记者对一辆“超级违法车”的司机、车主、所在公司以及交警等各个相关方展开了调查。我们发现:“超级违法车”的背后,除去一些人生命意识的淡薄和制度漏洞外,更根本的是一根长期结成的利益链条,其所衍生的,是货运行业的畸形生态。

  司 机

  反正罚款不是我交

  这段日子,胡全文说身体不太好,暂时不开车了,可他之前在交警部门的处罚记录,打印出来已经要好几页了。

  这位来自安徽六安的老司机,已经在杭州开了13年车。他最初开的是东风自卸车,后来才开上了专门为建筑工地拉渣土、砂石的“泥头车”。从今年1月1日开始到11月30日的11个月里,“浙A·20622”的大车,违法记录230次,排在杭州市的第一名。而老胡是这辆车的两位司机中的一个。在交警部门的档案里,他的违法扣分早已高达72分之多,违法扣分记录从6月3日开始,至今已有29次。

  “我也不知道,居然违法了这么多次了。”得知自己这个并不光彩的记录,老胡有些意外,也很有点不好意思,“不过实在也是没有办法啊,不超载、不走禁行线,在我们这个行当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

  在杭州市交警支队的处罚记录中,这辆浙A·20622“泥头车”的违法记录大多是超载、走禁行线。“我们这些打工的,车子开到工地,一车装多少渣土出来,都是工地上说了算;而车子到底走哪条线路,都是车老板定的。反正违了法,老板去交钱。”胡全文这样为自己解释。

  相对违法罚款,按道理更让司机担心的应该是驾驶证上的扣分。不过,像老胡这样的外地司机的驾驶证都在原籍办理,扣分记录也并不能很快就体现出来,所以也不管已经“负”了多少分,继续在路上跑着。

  车老板

  不这么开,赚不到钱

  胡文全觉得自己是替罪羔羊,浙A·20622之前的车老板也一肚子怨气,这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中年人,似乎也是一脸难办的样子:“现在,这生意不好做啊。”

  他算了笔账,8个轮子的大装卸车拉十公里左右距离的一趟渣土,费用甚至要低到50至60元,除开油费、车辆折旧、司机工资等费用,纯利润甚至有可能低到只有几块钱。然而即便是这样的薄利,仍然有许多车老板趋之若骛:“车子停在家里更亏,你说做不做?”他反问道。

  驾驶员的工资是相对固定的,而车子的收入则是拉几车算几车的钱,跑得越快,相对收入自然就越多。竞争的激烈,让车老板们不得不一边和司机说“少违法”,一边催着司机多拉几车,一边睁只眼闭只眼地“报销”那些罚单。这些“泥头车”就这样陷入了“不违法就不能赚钱”的怪圈。

  记者在调查中发现:如果严格按照核载规定,这些大货车根本连车斗都没装满就已经超载了。为什么会这样?原来,现在两轴8轮的大车,写的核定载量是14.9吨,而据说15吨是一个坎,超过这个数字,养路费就大大增加。而实际运输中,往往车斗还没装到四分之三就已经满载了。

  也正是有了这样的“原因”,不少工地上的人都要让车子多拉一些,一般都要装到20吨左右。“我们当然也不想车子超载,被交警抓到还要罚款,可工地上的人肯让你这样的车走了吗?连“回单”(车老板凭驾驶员拿来的“回单”与施工方算钱)都不会给。肯定要装满,结果是每辆车都超载。”车老板这样说。

  公 司

  有名无实难管司机

  杭州之江汽车运输公司的负责人葛凤鸣连声喊冤,因为浙A·20622是从今年10月份才挂到他们公司名下的,而现在算起来,这车今年全年的违法记录,都扣在了他们公司上:“这样的挂靠车,一个月就交给公司300到400块钱,想不到现在居然惹来了这样的麻烦。”

  不过,在杭州交警那里,之江汽运“知名”的原因,可并不仅仅是因为这一辆浙A·20622。这个公司还有158辆车在路上跑。可就在这些车中,从今年1月1日开始,截止至11月30日,违法100次以上的36辆,即使超过200次的也有5辆。发生事故上百起,造成5人死亡。而2005年杭州的万车死亡率不过9.69人,反差之大让人瞠目。

  说起这些事情,葛凤鸣焦虑万分,他用了4个字形容目前管理上的困境:“有名无实”。

  在杭州的运输企业中,之江汽运也是个不小的单位,目前,公司中主要的车辆,都是为一些建筑工地服务的运泥车,黄沙车等。但这些车子真正的所有权,都不归公司,而是分别属于不同的车主。

  “其实绝大多数车辆只是挂靠在公司,我们只有一个形式上的管理权。”公司里交通安全管理方面的负责人陈乃槐说,“至于其他,也做不了什么了”。

  交 警

  外地司机“天高皇帝远”

  那么多“超级违法”车,那么多“超级违法司机”,缘何屡禁不止?

  杭州市交警支队法制处阎春雷副处长说,目前,杭州这些超级违法车的驾驶员多以外地人为主,比如来自安徽湖南等地,对于杭州警方来说,在处罚时又遇到了一种“有力却使不出”的困难。

  杭州市交警支队驾管科蔡晓军科长这样告诉记者,针对那些持外地驾驶证司机,一般交警在现场处罚后,都会把违法行为通知驾驶员所在的当地交管部门,再由当地交管部门负责转递信息并进行后续处罚。

  可是在实际管理中,却麻烦多多。

  首先,由于安徽、河南等许多城市目前并没有像杭州一样推行记分IC卡,杭州交警只能通过网络平台进行人工查询,路面执法民警很难在第一时间了解违法司机和车辆是否有“前科”。那些违法信息,外地交管部门也很难通知到居住地不断变更的本人,“天高皇帝远”,这司机开起车来更是有恃无恐。

  与此形成鲜明对比是,交警部门处罚力度也从当初的5元上升至如今的200到2000元。虽然有一定成效,但对于那些钻法律空子的人来说,终归还是“力道不够”。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