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D0003版:人文·文化新闻
3  4  
PDF 版
· 穿透自然风韵的人文想象
· 修建洪氏祠堂 保留古朴自然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2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读者团眼里的“五常亮点”——
穿透自然风韵的人文想象
■本版摄影:周广利 林云龙
  避免同质化开发

  王其全(中国美院副教授、艺术设计职业技术学院副院长)

  五常西溪开发需要避免一个同质化的问题。如果说已建成的西溪国家湿地公园是静态的话,那么这里可以搞些动态的东西,比如十八般武艺、龙舟、洪氏文化,等等。需要解决的是“行”的问题,旅是快的,游是慢的。还需要对河道、水域及周边环境进行整治;保持生活的常态是对的,但不能杂乱无章。

  一般来讲,旅游首先是看,其次是能够有一些回味的东西;如果要游的话,要把当地的民俗活动串联起来。

  不要破坏原生态

  何水法(著名画家)

  总的看法是自然宁静。要保持原生态,只有原生态的东西才是最自然的,人工雕琢的东西可以少一点,尽量保留一些野趣。要有自己的特点和个性。这里的建筑与西湖边的建筑应该不一样。

  我们对洪氏文化这块大招牌宣传得还是太少。开发的起点要高,时机没成熟的时候千万不要开发,不要破坏原生态。

  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的度

  杨芳菲(我省知名文化人)

  这里人文的东西比较多,还是挺有意思的。特别可贵的是,他们的武术不是练给别人看的,早上和晚上都自发在练,也就是说这种习俗不是为了旅游开发而弄的,而是原生态的东西。这样的东西很有传播的必要。

  古旧的东西保留下来,但不能太向现代化靠拢。怎么样把握传统与现代之间结合的度,是一个很现实的课题。在想好之前,一定不要破坏这里的景观,宁愿暂时不动。

  好好规划,有步骤地来

  李茂荣(中国国际茶文化研究会理事、书画家)

  这里我已来过七八次,总的感觉很好,有野的味道,但有的地方还需要加强。西溪文化这一块要做好,其中的洪氏文化一定要做好。我想下一步的建设应该在规划方面做得更好一点,有步骤地来。

  整体规划才能出西溪效果

  顾益民(时尚摄影师)

  如果是打大杭州品牌,三期工程应与前两期统一规划,体现出西溪的整体效果。从镜头的表现力上看,其实被规划的场景,能拍得更美。

  关键就是设计,不能加入太多的现代化元素。在拍照的过程中,主要是讲究用光。西溪湿地最适合拍摄一些清晨雾蒙蒙的照片。小桥、流水、泛舟是西溪的一大特色。并不是什么都不改才叫原生态。从摄影师的角度看,不论是怎么设计,大环境还是湿地。只有大环境美了,才能拍出更美的照片。

  一个地方能汇集十八般武艺非常不容易。文化底蕴起着烘托环境的作用,如果美丽的风景没有融入文化,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新西溪开发应将五常文化保留下来。

  原生态的环境才更有想象力

  周斌(著名作曲家)

  要是所有都被规划好了,重新建设过了,那就没有原来的味道了。一般人可能更喜欢被修整得漂漂亮亮的风景,而对于从事抽象创作的人来说,原生态的东西可能更能带来灵感。

  创作就是要找最原生态的东西。我们作曲家在改编前代的名家名曲时,往往会找其最原始的作品。在他人已改过的作品上,没办法体现出自己的思想,就算有,也会留下别人的影子。西溪湿地就存在这样的问题。如果按照统一的规划,将西溪改造成一个旅行胜地,那它就失去了本来的魅力。

  我把西溪的风景用相机带了回去,到家慢慢酝酿。在前期大量的准备,确定主题后, 说不定过几天,就有灵感能为西溪作曲了。

  要么统一规划,要么彻底原生态

  应忆航(我省词作家)

  五常一带的西溪湿地比起蒋村的确实更为原始,但从一些痕迹上,明显可以看出,这里还是经过一定的改造,特别是观音桥,明眼人一看就是后天的。要么就统一规划,要么就将原生态进行到底。

  歌词需要大量的积累,纯粹的写景没有太大意义。一圈走下来,虽没有要创作的冲动,但对于五常的文化还是有了一定的积累。民间文化很有基础,可以被写进词中。

  湿地就是城市的肺,一个城市需要不同的器官。而作为后来建设的湿地,只有错位发展,才能体现出它真正的价值。    

  本报记者 裴建林

  本报见习记者 徐 俊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