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收益率15%?——NO!收益率100%?——YES!一年百分之十几的回报率那已是历史,现在一年翻番才是许多基民的梦想。针对“跟着基金能赚大钱”这一想法,不少专家提醒投资者,投资基金并非没有风险,更不能把“宝”全部押在基金上,防止由“基民”变成“饥民”。
面对投资者的疯狂认购,一位资深人士曾坦言,“我不知道投资者是否真的了解基金?他们很多人甚至不关心基金类型,不关心基金管理人,也不关心投资策略,只要能够买到就心满意足”。大部分人抢购基金,并非出于理性投资的选择,而是受到赚钱效应的刺激,本质上与投机无异。如果按照海外成熟市场平均8%的年回报率,相信很多人不会对基金有如此高的热情,很多人是抱着一年翻番的心态来抢购基金,这种投机心态更甚于买股票。
同时,一些基金销售人员也借机推波助澜。在银行、证券公司等地,不少销售人员经常用这样的语言解释基金——现在买基金就相当于买原始股。这显然是过分渲染了基金的收益,而缩小了基金的风险。
2006年的基金业井喷,是否会重演2004年那次短暂的高潮后的急剧衰退呢?虽然目前来看,这种可能性不大。但股市已经处于2300点之上的高位,这些新基金是否还能获得2006年翻番的业绩?这些新基金进场之后,究竟是来获取超额收益还是来高位接盘?这将是一个很有意思的悬念。按照规定,新基金必须在3~6个月之内完成建仓,也就是他们必须在2300点之上的相对高位建仓,一旦股市出现较大的调整,基金单位净值缩水,引发集中性的赎回,从而进一步加剧股市的下跌,会给投资人造成意想不到的损失。面对基金热销,投资者应充分认识和了解基金的风险。选基金不仅看短期业绩排名,还得看长期稳定性,要在业绩增长和波动中寻求平衡能力较好的基金。一只基金短期内排名第一,并不能保证长期收益。
风险和收益总是成正比,基金在2006年获得了超额回报,使得人们都忘记了基金原本应有的风险。资本市场从来都是一个击鼓传花的博傻游戏,基金2006年的超级盛宴,总是需要有人来最后买单,投资者们源源不断地加入游戏,每个人都认为自己接棒的时候鼓点不会停止,但这最终只是一厢情愿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