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8版:每日新闻·文娱
3  4  
PDF 版
· 新《梁祝》连演20场
越剧成了新年贺岁品牌
· 越剧风·中国年
· 一家老小乐呵呵看越剧
感觉提前过年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4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本报携手省内文艺团体打造第二届“中国式新年音乐会”
越剧风·中国年
“中国式新年音乐会”昨晚随新版《梁祝》翩然启幕
  本报讯 “天乃蝶之家,地乃蝶之灵,云乃蝶之裳,花乃蝶之魂,但为君之故,翩翩舞到今。”昨晚,一首带着江南越歌味道的主题曲在浙江小百花剧场里反复吟唱着,拉开了越剧新版《梁祝》的序幕,也掀起了由本报和浙江文艺团体联手打造的第二届“中国式新年音乐会”的盖头。

  传统的梁祝爱情依然吸引观众

  “三年同窗”、“十八相送”、“楼台相会”、“山伯之死”……梁山伯和祝英台的故事,口口相传了多少年,中国人早已烂熟于心。被浙江小百花越剧团重新演绎的新版《梁祝》,舞台变得更精致华美了,剧情变得更紧凑凝练了,但呆板而痴情的梁山伯,聪慧且俏皮的祝英台,依然是观众心目中熟悉的那个形象。书院里,梁山伯在劝大家好好读书,同窗们用一句俏皮的“读书读书,越读越输”来奚落他,惹得台下发出一片善意的笑声;楼台相会那一场,梁山伯得知祝英台已被祝父许配他人,带着绝望的心情甩袖而去时,台下有观众在喟然叹息,在悄然抹泪。这个讲述了千百年的爱情故事,也许老套,也许不够时尚,但它是扎根在中国文化土壤里的,所以可以演了成百上千遍,依然能叫观众心甘情愿地走进剧场。昨晚,入了戏的观众只顾着感叹舞台真美,演员唱得真棒,至于梁山伯是不是有同性恋倾向,梁祝之间的感情是情欲还是情义,这是前卫人士才会关心的问题,来看戏的观众才懒得理会呢。

  民族艺术欲打造贺岁品牌

  源自维也纳的新年音乐会,这几年在中国大出风头,杭州的岁末演出档,几乎都被西方交响乐所垄断,以至于有不“崇洋媚外”的市民感叹:“在城市里过年还没乡下热闹。”正因为此,去年,本报和浙江小百花越剧团联手社会各界推出了“中国式新年音乐会”的概念,用本土的越剧来抗衡西方的交响音乐会。《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胭脂》、《红丝错》,去年岁末,四出越剧在杭州胜利剧院连演12场,让老百姓畅畅快快地过了把瘾。

  经过一年的尝试,这个概念正被越来越多的文艺界人士所认同。于是,在今年的第二届“中国式新年音乐会”上,演出品种骤然丰富了许多。去年的合作伙伴,浙江小百花越剧团把演出场次从12场扩充到了20场,新版《梁祝》从昨天开始演到明年元月3日;12月27日,“浙派越剧盛典演唱会”将在杭州剧院演出,《西厢记》、《五女拜寿》、《陆游与唐琬》……经典的唱段都由茅威涛、陈辉玲、何赛飞、颜佳等越剧名家来演绎;由省群艺馆、团省委和本报共同主办的“送民工回家”现场演艺活动,暂定在杭州火车东站举行,届时,除了邀请外来务工者们表演自己的才艺外,还将为他们送上一份丰厚的年货。

  “我们就想颠覆大家对新年音乐会的认识,让越剧这种本土艺术成为岁末演出市场的一个品牌。”昨天,在新版《梁祝》即将开演前,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这样阐述她的艺术理想。茅威涛说,去年的“中国式音乐会”一推出就得到了公众的认可,社会反响特别棒,这坚定了他们打造“中国式新年音乐会”品牌的信心。“中国的老百姓传统上就有过年赶集看社戏的习俗,而小百花一直在坚持都市艺术的定位和理念,怎么把都市艺术具象化,‘中国式新年音乐会’就是一个很好的平台。”                         本报记者 张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