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我决定把勾山里的那套祖居无偿让出来,专门用作浙派古琴传承、研究、交流的场所。”昨天下午,在古琴南方名家西湖雅集会上,西湖琴社社长徐君跃这样对记者表示。
古琴艺术这些年日益受到重视,自2003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口头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单”后,前几天,浙派古琴又被杭州列为首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学琴的人群也扩大了许多。然而,在繁荣的表象之下,古琴艺术的传承和发展依然面临着很多问题。
“最大的困难是经费不够。”中国古琴学会常务副理事长、镇江梦溪琴社社长刘善教说,全国目前约有10个左右的古琴流派,彼此之间的交流和研讨对古琴的发展大有益处。然而,现在组织一场琴家交流活动,基本上都要自掏腰包,时间一长,谁也受不了。徐君跃表示,他打算把祖居让出来,也有节省费用方面的考虑。“一来,勾山里17号是爷爷徐元白(新浙派古琴的创始人)创建西湖琴社的地方,比较有纪念意义,二来也是为了省点经费,至少开交流会时可以免掉一笔场租费。”
本报记者 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