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4版:每日新闻·大讲堂
3  4  
PDF 版
· 谁还做被动的沙发土豆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解读电视新时代:
谁还做被动的沙发土豆
■本报记者 俞熙娜 整理 林云龙 摄影
  3000年前,人们劳作后回家,围火坐歌:《诗经》上记载的都是那个时候的民歌,如“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300年前,人们饭余茶后经常在街头巷尾、勾栏瓦舍里哼着四腔八调,品评戏曲。

  现在,每天晚上7点到9点,十几亿中国人至少一半以上在做“沙发土豆”,围坐在电视机旁。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态,电视的进步已不仅仅是技术概念,而是现代社会最主流的一种文化生活方式,它已成为一种当代社会的概念、文化生活的概念、文明创造的概念。

  程蔚东,最初的诗人,后来的剧作家,然后是浙江最庞大的广电集团的总编辑,乃至享受政府特殊津贴的学者专家,也许是解读电视这样一种文化形态的最合适的人选之一。

  看强势 实现千里共婵娟的梦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这是千年前杭州市长苏东坡对月而吟的梦幻境界,而今电视成为实现他梦想的第一载体。古人千里万里共赏的只能是一个月亮,今人万里千里同时同刻共赏的有丰富多彩的电视。电视只有短短80年的历史,却毫无疑问是20世纪最伟大的发明之一,它以极大的力量和魅力加速了时代的进步。

  ●电视作为一种大众文化形态由传统而来,它是现代社会具有标志性的大众文化。

  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有着各自不同的大众文化形态。

  秦汉之前,《诗经》有“颂诗三百,弦诗三百,歌诗三百,舞诗三百”之说,可见在当时,都是老百姓用以演奏、歌咏、伴舞的一种文化形式。

  唐宋时代,以韩愈、柳宗元、李白、杜甫等为代表的唐诗,以苏轼、辛弃疾、柳永等为代表的宋词,以关汉卿、王实甫等为代表的元曲,三足鼎立。在现代人看来这似乎是一种精英文化,其实不然,古人说“有井水处,皆有人唱柳词”。

  及至明清,以四大名著为代表的小说独领风骚,包括当时的各种地方戏曲,在街头巷尾、勾栏瓦舍之处都可闻丝竹入耳,大众文化色彩更为浓郁。

  新文化运动后,白话小说、现代诗歌、从境外泊来的话剧和电影等开始登堂入室,大众文化形态从单一逐渐走向多元。

  1925年,电视诞生。它从传统而来,伴民众而生。所不同的是,它比过去任何一种文化形态影响更广泛,对社会的冲击力更大。今年文化富豪排行榜上,余秋雨以1400万版税名列前茅,以此计算,他至少销售了500万册左右的书,以每本书流传10人计,那他的书至少影响了5000万人。可1995年,浙江教育电视台曾经在全国首创请文化名人余秋雨在电视上连讲52期,在全国引起轰动,知道或不知道他的人,甚至不喜欢读书的人都知道了这个名字。以《秋雨时间》命名的这个栏目收视人群达到两亿。

  2005年,中国的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已经达到95.8%,那意味着电视理论上可以影响中国12亿人口,它成为民众接触最频繁、忠诚度最高的一种媒体。可以说,电视已经成为当代民众共有共享的视觉盛宴,没有一种文化形式能如电视这般影响并改变着社会生活。

  ●作为传媒形态,电视由技术而来,它从一开始就是技术进步的产儿。

  上世纪初无线电技术取得的突破引发了传媒史上的重大革命。

  1906年广播诞生,出现了“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不到20年,电视诞生了,声音、图像、文字第一次集成在一起。1954年,毛泽东提出中国要办电视,4年后北京电视台开播,开启了中国电视文化的先河。1973年中国开始试播彩色电视。20多年后有线电视得到全面发展。进入21世纪,数字电视又开始大行其道。电视以高科技含量的影像传播与接受方式,创造了一种全新的视听文化,并对其他形态的大众文化形成了强烈冲击,从而获得了存在的独特性和优势性。

  电视技术的进步,使我们的地球变小了,小到成为一个“地球村”;电视技术的进步又使我们的视野变大了,大到无边无垠,无穷无尽。人们可以在“同一时间经历同一事情”,足不出户就看到发生在纽约的9·11,看到中东的伊拉克战争,看到长江三峡截流,看到神舟六号上天。

  前苏联美学家鲍列夫说,电视直播使观众走进了此时此刻正在发生的历史事件之中,这一事件只有明天才出现在报纸上,后天才能搬上银幕,以后才能成为文学、戏剧和绘画的主题。电视使观众见证了历史,电视本身也成为历史的一部分。正是从这个意义上说,电视的进步不仅仅是技术概念,而已成为一种当代社会的概念、文化的概念、文明的概念。

  ●作为文明运载形态,电视由精神而来。

  人类所有的成功、苦难、进步、困惑等都会通过精神形态作出表达。古代文学评论家刘勰说,“心生文辞,运载百虑”。先哲们的千古忧思和天下情怀,只有通过文化运载才能形成传播和传承。不同的社会历史阶段下,运载精神文化的载体各不相同,从结绳记事到使用甲骨、纸张,直至电视。电视无疑是最强的,它打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让人们实现了“天下共此景”、“千里共婵娟”,让过去与未来同现,这是今天最重要的文明享受。其诠释、包容、传承与开创能力决定了电视是当代实现人类精神运载的最佳方式。

  看弱势 谁是掌握遥控器的人

  ●电视是艺术吗?

  当代文化是“以视觉为中心的文化”,世界进入了读图时代。电视影像传播的特性优势显然是其他媒体难以比拟的。然而其局限性也同样明显。有学者就提出这样的疑问:电视是艺术吗?

  单从内容角度来看,尽管电视节目的原创能力越来越强,但作为一种载体,电视更多的是一种荟萃。电视专题是人物、景物、文物、风物等诸多元素的镜头摄取;电视新闻是现实生活存在的真实还原;电视剧包括歌舞、戏剧、杂技魔术等,也都是众多艺术的综合创作。电视只是经过一定的编排组合后搬上荧屏。电视不过是荟天下之精华而已。

  即使是对于这种荟萃,电视也并非无所不能。比如电视新闻直播,只能反映摄像机镜头所拍摄到的某一角度,画面也只能是对新闻事件的局部展示。有电视人这样自嘲:电视,不过如此。

  ●谁能抓住电视?

  当一部精彩的电视剧或一条精彩的新闻播出后,人们在街头巷尾谈论时,第一句话会先问:“你看了吗?”是的,你看了吗?电视作为一种线性传播,一闪而过。对于没有看到的观众主体而言,它就是不存在。于是观众只能被动地接受信息,缺乏选择性;电视作品不能像报纸那样可以随意被复制、保存。虽然数字技术已经能让电视能像DVD那样按照观众的意愿重放,但仍然是欣赏时的稍纵即逝。

  ●面对遥控器的落寞

  当频道资源越来越多的时候,电视的主动权日益被一样东西所左右:遥控器。在遥控器飞舞的拇指江湖中,虽然电视处于整体的绝对强势,但作为单个频道却极易成为弱势。上百个电视频道点到即来,无数档节目同步播出,观众只要稍不顺心,就可以用遥控器说话。

  如果把视野尺度再放大,我们还会感受到另一种压力的存在。网络盛行的时代,从小玩着MP3、MP4长大,对博客、播客习以为常的“90后”,他们还会是被动的“沙发土豆”吗?他们是否还会对电视情有独钟?这些都是电视人要解决的困惑和问题。

  看趋势 兼济天下的抱负

  ●“达者”如何“兼济天下”?

  电视从诞生的那一刻起就决定了它成为诸多式样媒体中的“达者”。但这个“达者”在满足观众需要的同时如何推动社会进步?

  1948年,蒋介石要傅作义偷袭石家庄,这时毛泽东一方面调兵遣将,一方面亲自出马在新华社写了四篇文章,把国民党企图偷袭石家庄事件透露出去,起到巨大的震慑作用。后来傅作义说,我不敢动,我如果一动是千古罪人。有人形容:“四篇文章击退了国民党的20万大军”。

  国外也有这样的例子。最近中央台在播的《大国崛起》就是讲了美国总统罗斯福的“炉边谈话”。他就任总统以后就开始推动新政,这一期间罗斯福经常亲自走进广播,向美国人民宣传政府的政策和思想,每到罗斯福讲话的时候,就有成千上万的民众在炉边聆听,他在执政期间总共执行了35次这样的谈话。

  电视发达以后,电视对人们生活、社会发展的影响更大。在伊拉克战争期间,美国政府主动邀请500多名国内外记者随军采访,但所有文字和电视画面必须在播出前由美军审核。比如萨达姆被抓的那3分钟画面就是美军审查之后允许播放的,所有电视台只有这3分钟,没有其他画面。

  电视媒体宣传对社会的作用不仅仅局限于新闻。任何节目都在吸引人们注意力的时候灌输着不同的意识形态。例如当今的电视屏幕充斥着清宫戏,几乎无一例外地将康、雍、乾作为一代英主加以讴歌赞扬。其实“康乾盛世”只是一场落日的辉煌,正是这个时期,远在万里之外的英国,牛顿发现了万有引力定律,瓦特发明了全能型蒸汽机,亚当·斯密创立了自由经济理论,由此开启了工业革命的大门。而此时的大清帝国却闭关锁国,陶醉于“世界中心”的梦想中。电视上反映这段历史的文学作品缺乏科学、全面、理性的解读。

  正如电视学者仲呈祥所言,如果由于电视对娱乐性和收视率的过度追求,从而导致更多负面意识、畸形心态的形成,对人类思想和社会生活造成灼伤,那么对于国家和民族都害莫大焉。小小荧屏,不是电视人放纵撒野的地方,因为“达者”必须“兼济天下”。

  ●互动时代的创造

  网络等新媒体的崛起是当前媒界中的一大热点。新媒体的最大特点在于颠覆和改变了传统的传播状态,由过去“一点对多点”的单向传播变成了“多点对多点”的交互传播。“我的地盘我做主”,受众对内容的主权得到了保证。事实上在一些成功的节目中,电视和观众之间已经很难区分谁是主体、谁是客体。我将此称作为“主客体统一论”。

  当市场已变、环境已变、观众已变,作为主流文化形态的电视必须因时制变,通过内容创新、技术创新、运作创新、编排创新等途径积极促成观众与电视之间的互动参与,共同创造同一时间同一事件,使电视成为一种更开放、更动态的全息型的循环沟通系统。

  ●IP时代的竞争

  IP时代新媒体尤其是网络媒体的发展速度令人惊讶。1998年的克林顿绯闻案、2005年的伦敦地铁爆炸案,第一个披露消息的不是报纸电视,而是网络媒体。新媒体时代扑面而来,对于电视是挑战更是机遇。数字电视给观众开启了一扇无限广阔的窗口,传输管道已经不再成为电视发展的瓶颈。在细分化、分层化的全新趋势下,不同的电视台和不同的节目下都埋伏着一大批不同兴趣爱好的忠实粉丝,借用易中天的话说,就是“讨厌我的人讨厌到要死;喜欢我的人喜欢到要死”。在这样的背景下,留学频道、钓鱼频道、围棋频道等特色频道、专业频道不断涌现。不同的电视节目正在对不同的受众发挥自己的作用。

  IP时代的到来令一些人对电视发展的前景看淡,然而,无论IP电视、网络电视、手机电视,还是移动电视、楼宇电视,在我看来都是对电视概念的拓展和延伸,而核心或说本源都是电视。IP时代的到来为电视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用武之地。

  没有竞争就不会有发展。与狼共舞,我们不会被狼吃掉,只会把自己变得更强大。我相信新型媒体形态的出现,在颠覆传统电视概念的同时,一定会使单一的电视形态发展壮大成为一个更繁荣、更进步的新型电视家族,为未来电视的发展孕育无限的希望和可能。

  下一讲

  对话

  极地探险

  主讲人:

  王自磐,著名极地科学家;陈思齐,登山运动爱好者

  时间:12月30日上午9:00-11:30

  地点:浙江图书馆二楼报告厅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