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见习记者 徐洁
本报讯 坐公交,去公园,加油配药,刷刷市民卡就好;外出不认路,查查电子地图,目的地的地址、电话、交通、详细介绍等都会跳出来;想看新闻,网上视频新闻、网络广播、手机报纸随你挑……不知不觉中,基于互联网、有线电视和手机等数字终端的影院、购物、求职、教育等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逐渐渗入了数字技术,为老百姓带来了很大的便利。于是,一个时髦的名词冒了出来——“数字生活”。
近日,杭州市政策研究室、杭州市科技局等合作举办了“生活品质论坛,数字生活研讨会”。专家们认为,“数字化”除了让我们的生活品质充满时尚感和现代感外,最重要的还是要从老百姓最关心的生活问题入手,用数字技术提升生活品质。
7人对2万人的
“游戏”
前不久,上海长宁区的一个仅仅由七八个人组成的社区全科医生团队,为两万社区居民提供了基本医疗保健服务。7人对2万人,惊人的数字对比下,神话是如何产生的呢?秘诀就在于依靠了数字化的远程医疗网络与服务系统。
数字技术的潜力是无限的,如果有一天,我们真正建立了以病人为中心的医疗服务信息系统,开展包括电子病历、卫生防疫、急救信息、医药咨询、远程会诊等医疗卫生信息交流和服务,并完善药品采购招标系统,应用信息网络加强医疗服务和药品价格监管,那么许多“看病难”的具体问题,都能更好地加以解决。杭州电子科技大学的副校长陈畴镛认为,看病、上学、住房、交通、就业、办事、城市清洁这7个方面的“七难”问题紧密联系着百姓的生活品质,除了政府出力外,数字技术的作用不可忽视。
比如可通过大力发展远程教育,实现中小学教育网络互联,充分利用名校名师的优质资源来缓解“上学难”;通过建立综合智能公交系统、电子导游系统和交通公共信息平台,为市民和游客提供方便快捷的交通信息服务,缓解“行路难、停车难”等。
“数字生活”
不要烦琐要便捷
“数字生活”缩短了时间和空间距离,然而数字多了,意想不到的麻烦也来了,最直接的问题是如何让人记住那么多“数字”?“96345”市民服务呼叫热线、“12315”消费者热线、“12348”法律服务专线、“96371”数字电视客户服务热线……这些本身用于服务老百姓的数字却把老百姓搞得晕头转向。出了事,拎起电话,也不知道拨哪个好。杭州市区服务热线的现状是:服务热线号码逾百个,这包含8位长号码、3~5位短号码、800号码、手机号码等等。
号码多了还不说,有些电话拨通了,语音提示一个接一个,按错个键还得重来,反映个问题还得“过五关斩六将”,老百姓就不乐意了。
于是,有声音提出:“数字生活”要的不是烦琐而是便捷,服务电话需要整合,建设一个服务信息化的统一平台,让服务电话像“12345”市长专线那样方便、快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