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16版:财富·新闻
3  4  
PDF 版
· 杭州人花钱,17%都是刷卡
· “我最感兴趣的仍是零售业”
· 浙江鞋企处于“刀锋边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6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浙江鞋企处于“刀锋边缘”
应诉还是沉默,这是个问题
  ■梁彦平 罗凰凤

  

  本报讯 10月7日,欧盟正式开始对产于中国的皮鞋加征16.5%的反倾销税,一个利润只有10%的传统产业。这起欧盟历史上涉案金额最大的对华反倾销事件,牵涉了1200多家国内制鞋企业。然而,两个多月过去了,浙江却只有两家制鞋企业站出来,公开表示要和欧盟叫板打官司,而绝大多数的企业选择了沉默。

  为市场和尊严而战

  日前,奥康集团关于反倾销申诉的举证材料已准备齐全,目前律师正在做最后的核实和整理工作,近日将正式递交欧盟法院。

  “就等欧洲律师的消息了,我们将为了市场尊严而战。”奥康集团总裁王振滔用了一贯的坚决语气。

  10月初,欧盟理事会投票通过对中国和越南产皮鞋征税的终裁提案,宣布自10月7日起分别对两国皮鞋征收16.5%和10%的反倾销税。根据欧盟法律,在正式启动反倾销税征收后两个月内,相关企业可通过欧盟一审法院以“司法申诉”形式进行起诉。

  10月23日,奥康集团率先宣布向欧盟一审法院提起诉讼。作为中国年出口量300万双的民营鞋企主,王振滔认为,欧盟在调查、审定、裁决中存在诸多问题,不符合欧盟相关法律,比如在市场经济地位方面,欧盟在计算阅卷和抽样企业的标准方面模糊不清。“欧盟对中国制鞋企业采取‘一刀切’的措施明显不合理,这损害了国内大部分制鞋企业乃至上下游企业的利益。”王振滔说。

  “这样做毫无道理,不符合WTO规则和行业惯例。”温州泰马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廖跃表示。本月初,温州泰马与广东金履、惠州新生港元鞋业公司应声而起,也宣布加入应诉战团。  

  “沉默的大多数”在想什么

  令人关注的是,在个别企业把勇气付诸行动时,其余1200多家涉案鞋企均选择了沉默。

  温州某知名品牌鞋企负责人坦言,高额的诉讼费用让许多小规模企业望而却步。同时,欧盟法律并未对审理时限做出明确规定,加上举证责任、调查等程序繁杂,诉讼至少要两年才能出结果。极有可能出现“制裁已经实施完毕,而法院诉讼尚无结果”。

  一些龙头企业的态度暧昧更耐人寻味。在国内中高档皮鞋市场占有率高达10%的某品牌企业也放弃应诉,转而前往欧洲某国投资20亿元兴建鞋革工业园,希望以此规避国际市场的各种贸易壁垒,从而实现其全球化拓展路径。

  与此同时,个别企业依然对欧盟市场抱有乐观侥幸态度。台州一家鞋业公司业务人员称,中国出口的皮鞋价格对于欧盟的消费者来说仍具有不可取代的吸引力。“我们相信欧洲消费者有足够的消费能力,可以支付中国鞋类产品因征税而提高的价格。”

  “这是一种消极的观点”。奥康集团聘请的代理律师蒲凌尘表示,欧盟在本案的调查和裁决中存在诸多违背欧盟反倾销法规之处,例如分别税率待遇、企业市场经济待遇、反倾销税率的计算、信息披露的时限,非抽样企业的待遇等,我国企业如果针对这些事实提出异议,存在抗辩胜诉的可能性。

  联合+抗辩的实践之路

  在奥康集团宣布聘请律师对欧盟提起反倾销诉讼后不到一周,《欧洲时报》就发表了评论员文章,称中国企业应大胆保护自己的权益。欧盟驻华大使赛日安博也对此表示理解和赞赏。

  “欧洲的消费者希望能买到物廉价美的中国鞋。所以,抗辩成功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教授赵伟表示。

  有专家建议,除了企业内部联合外,浙江鞋企还可以尝试与欧盟鞋企合作,把我们的劳工、成本优势和对方的设计、品牌优势结合,把出口欧盟的中国鞋打上‘欧洲设计、中国生产’的标签。“不仅附加值会随之上涨,反倾销带来的影响将降至最低。”目前,浙江已有几家企业在尝试这种做法。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