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 ,从小就喜欢乒乓球。随着年龄的增长,这份爱越来越浓。一天24小时,他通俗地划分为早、
中、晚三节,自己至少要打一节球。当然,如果再有朋友相邀,依旧会欣欣然赴约,风雨无阻。
五年前,为了能多点时间打球,他辞去了工作,家中生活就靠老伴的收入。他说,吃可以差些,房子可以住得小些,球不能少打。
如今,已是五十出头的人,劲头却比年轻人更足地赶东赶西打比赛,奖杯、奖牌拿了一大堆,但收获的最高奖项仅是一只价值两千元的手机,而开销却是它的数倍,他就是——
未入省队
>>> 爱好永不放弃
杨金良7岁开始打球,如今已有40多年的球龄。“那时候打球各方面条件都很艰苦,可就是喜欢。”在学校,他曾入选乒乓球特长班,训练非常认真。杨金良还有一个优点,那就是善于动脑子,学习别人的长处。“出去比赛,发现别人的长处,我就会记下来,然后回来慢慢练习。”
那段打球的日子充满欢笑,也有一件事一直让他很遗憾,“我曾参加过一次全省性的乒乓球比赛,并获得了团体第2名的好成绩。当时恰好省队在选拔苗子,因为表现出色我被选入候选大名单,但后来不知为什么没有选上。唉,要是当时我选上了,也许这辈子走的路就完全不一样了。”
后来,杨金良走上工作岗位,从事与乒乓球无关的职业,但他没有放弃打球,一直将它作为业余爱好坚持了几十年。
辞了工作
>>> 只为专心打球
在衢州业余圈里,杨金良的球技名列前茅。2000年,他头上多了个头衔——市乒协主席。 “大家推选我,就表示他们相信我,既然这样我就要好好干,要不然就对不起大伙了。”杨金良说。
于是,他辞了货运公司的工作,一门心思当好这个没有工资的主席。家里就靠老婆的收入过日子,但他无怨无悔。“可以吃得差点,住得差点,球得多打。”在大家努力下,衢州的乒乓球事业蓬勃发展,2004、2005连续两年被评为省乒协先进集体。 “一般只要是中国乒协和省乒协组织的活动,我们都积极参加,今年更是国内、国外地打了许多回,几乎每个月都有比赛。”
与此同时,杨金良自己打球也更投入了。 “每天上午、下午或是晚上至少打一节时间,之
后如果有朋友打电话来约,我还是会去。”
球打得多了,水平自然提高不少。在杨金良家中,乒乓球方面的奖状、奖杯一大堆,奖金都不高,收获的最高奖项仅是一只价值两千元的手机,但老杨依旧乐此不疲地打比赛。“我是个削球手,平时看看球技很不起眼,但要是真打起来,又是非常难对付的。”而更令老杨感触深的是自己穿着印有“中国”字样的服装参加国际赛事,“一股为国争光、努力拼搏的热浪在心中流淌。”
上了球桌
>>> 对手变成朋友
“打球既能锻炼身体,又可以以球会友,一举多得啊。”老杨现在的很多朋友都是在打球中认识的,“大家都喜欢打球,有共同的爱好,更容易沟通啊!”在众多的朋友中,最让他难忘的就是参加今年德国不莱梅第十三届世界元老乒乓球比赛时认识的德国人格林尼兹。
格林尼兹是老杨小组赛最后一个对手,曾经接受过专业训练,是汉堡一家银行的贷款部主管。“他的两面弧圈不错,连续拉的能力较强,给我制造了很大的麻烦。”在两人的交手中,老杨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压力,虽然竭力抵挡,无奈对手实力太强,最终仍败下阵来。
“也许是我打得还不错,后来只要有我的比赛,他都要帮忙递水,还指手划脚地当起我的场外指导来。”于是,格林尼兹和老杨成了好朋友。
本报通讯员 吴名标 本报记者 杨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