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2版:竞技·射门
3  4  
PDF 版
· 足球学校的另类生存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足球学校的另类生存
本版撰稿 本报记者 史一方 吴鹏
  足球娃的梦想

  清晨6点多,天还蒙蒙亮。10岁的包威还有些迷糊地坐起身,揉了揉睡意惺忪的眼睛。“昨天真不该聊到这么晚。”他嘴里咕哝着。

  穿好衣服,洗漱完毕,包威和他的小室友来到食堂吃早餐。早餐很丰盛,大家胃口不错。从早上7点10分到11点半,要上整整5节课呢,得吃饱,才有力气,老师和家长都是这样叮嘱的。

  语文、数学、英语……课程一节接着一节,包威开始走神了。他看着窗外,脚底痒痒的。对他来说,球场的吸引力比教室要大多了。好不容易熬过了上午,可下午还有两节课。下午3点,信息技术(电脑)课的下课铃声一响,包威和他的小伙伴大叫一声,撒欢似地跑向球场。每天两小时的足球训练课终于开始了。

  包威不用参加正常的训练课,他是班级里的大腕,童子功早练扎实了。他与肖光达等小队友参加的是表演队,要在绿城集团的元旦晚会上表演足球技巧。

  音乐伴奏下,皮球在这群小孩子的脚上、腿上、头上如精灵般蹦哒,包威与肖光达凝神屏气,表演得一丝不苟。乐曲结束,他们用足球摆出了“2007”的造型。

  长相秀气的包威家在桐庐,在桐庐的新区一小读到二年级。在学校里,他是足球兴趣班的成员。刚创办的绿城足球学校前去招生时,包威告诉爸妈,他想去,那里可以边读书边踢球。他父母答应了,尽管绿城足校每年的学费加食宿费加起来要近1.5万元,开销比普通学校高多了。

  肖光达也是10岁,读5年级。他从湖南长沙过来,和绿城一队门将田野是老乡。在绿城足校,像肖光达这样的外乡人倒占了多数,浙江本地小孩不超过百分之三十。

  肖光达个子不高,天赋不错。肖光达说他最多颠球1582次时,包威很佩服:“颠球他确实很厉害,我最多只能连续颠700多次。”

  当记者问他们两个最喜欢绿城队里哪个球员时,包威说他喜欢马成,因为他射门技术好。肖光达的心气更高,他想了半天说:“能不能挑绿城以外的球员?”当记者说“行”,他报出了他最喜欢的球员的名字——齐达内。

  这时包威不服气了,他说:“我喜欢马拉多纳。”

  少小离家,远离父母,每年只有寒暑假才能回趟家,对于这样的生活,两个小男孩已经适应了。“足校的生活还不错,吃住都习惯了。只是我们每天还要晚自习,到了9点半熄灯后却还不想睡,要聊天,第二天又要早起,感觉不够睡。”

  老足校的困顿

  绿城足校在2004年9月正式建校开课,从小学一年级到高三,建制完备。

  在绿城足校,包威和肖光达都属于他们这个年龄段较有天赋的球员。今年鲁能足校组织了一次“李宁杯”足球比赛,在11岁以下年龄段,他俩所在的绿城队拿了冠军。“我们连鲁能都赢了!”说起这件事,这两个小孩都来劲了。包威一记小罗般的超远距离吊射打进第一球。“我看到他们门将站得离门那么远,嘿嘿。”包威有点得意。“我最后补射进了一个,这才赢了他们。”肖光达不甘示弱。

  “这次比赛后,山东鲁能看中了我们这些小孩,想把他们拉到他们的梯队中去。”绿城足校竞训处主任高欣告诉记者。

  “我们辛辛苦苦培养出来的人才,当然不会放。不过要留住他们,最好的办法就是建梯队,绿城足校的校长杨剑这么说。

  梯队,是足校学生的奔头。在鲁能,足校每个年龄段的优秀学生都有机会进入相应的梯队,现在鲁能队里很多球员都直接来自鲁能足校。所以鲁能足校很有吸引力,巅峰时期曾达到800多人,是全国名气最大、人气最旺的足球学校。

  但即使是中国最景气的足校,现在的鲁能足校已无法与最兴旺的时候相提并论了,规模在不断缩小,招生越来越困难。

  鲁能足校尚且如此,国内其他的足校状况可想而知。在中国职业化足球最风光的时候,全国到底有多少所足校?最保守的估计是3000多所,真实数目谁也说不清楚,上海2000年时正规注册的足校有15所,学生3000多人,而那些在城郊结合部,在山沟沟里整出一块地,拉几个人办的草根式足校是没法统计的,一个前绿城教练在丽水办过足校,宁波的天童寺门口也有过一个足校。

  六七年前办足校是种时尚,也是种不错的投资。那时国家队里很多球员都兼职当校长——足校校长,像范志毅们。退役球员也争先恐后地办足校,有的还办出不少的名气,像辽宁的庄毅。那时北到宁夏南到海南,足校遍地开花。这种兴旺和足球大环境非常合拍。足球这个行当当时赚钱,踢上个甲B,一年赚六位数基本没问题,一不小心踢成个范志毅郝海东,半年就可以踢成个百万富翁,小孩子念足校,堪比这两年女生参加超女、男生参加好男儿选秀。

  足校的衰败是从中国队世界杯归来开始的。国家队水平越踢越臭、国内足球环境越搞越乱、社会形象越混越差,职业球员下岗的多了,工资奖金降了,足校的出路窄了——其实本来就没有什么出路,从足校踢进职业队的孩子微乎其微,只是,在虚假繁荣的时候,没人注意或者在意这个问题。当孩子的家长和孩子们本身意识到这个问题时,他们会吓一跳——走这条路,实际上太危险了,因为在足校呆了三五年,踢不上职业球的话,一无所能。绝大部分足校只管足球不管文化,正规俱乐部的足校要好些,但文化课也只是走过场。

  这就是中国式足球和中国式足校的特色。前国脚路建人在英国转了一圈感叹说,英国的中小学足球开展得很普遍,足球学校也到处都有,但没听说不踢球了找不到工作的,因为他们培养球员过程中从来不会忽视球员的文化教育,家长们都很清楚,喜欢踢足球、上足校和成为职业球员不是一回事,绝大部分人是进不了职业圈的。有这个观念,就有相应的体制和机制,避免我们的足校的出现的那一堆问题。

  绿城的新概念

  绿城兴办足校,这些问题无法绕过,他们也没想绕过,但想换一种活法。

  绿城足校两年前成立,至今没有为梯队贡献过人才。包威、肖光达等学生是绿城足校培养出来的最有前途的球员,因此,绿城足校正打算建立U-11梯队,可以让包威、肖光达等人补充进来。

  “我现在就等着进梯队,最大的目标就是以后能进绿城一线队。”包威说。

  要是进不了梯队呢?记者问他。“进不了梯队就不踢球了,回家去读书。”杨剑在来绿城足校当校长之前,是杭州启正中学的校长。他说,来到足球学校,起初最不适应的就是生源的大量流动。“每年好不容易招到90几个,走掉的却有70几个。”

  在离开学校的这70几个人中,大多数人是因为觉得自己进梯队没有希望了,不如回普通学校读书,或者另谋出路。“初三到高一走的人特别多。”杨剑说。

  学生作两手准备,绿城足校也在两条腿走路。在足球学校,左腿就是进梯队,右腿就是考大学,这种思路在全国只此一家,别无分店,因为以前中国所有足校都是打着培养球星至少也是球员这一招牌的。

  对那些一进校就已经读高中的学生来说,他们都清楚,进梯队肯定是没指望的,专业球员人基础训练从五六岁就开始了。现实的出路就是认真学习,争取考上大学。

  “经过这两年,一些年龄偏大或是自知进梯队无望的学生已经把观念转变过来了。”绿城足校的语文老师赵肖芳和信息技术老师姜宝华告诉记者,“我们学校本是9点半熄灯,但不少高中学生要求迟一个小时熄灯,以让他们在自修教室多学习一会。”

  “其实考大学也是条不错的道路。作为体育特长生,文化课一般只要达到300多分就能录取,所以努力一下完全有可能考上。现在,我们已经跟宁波大学和浙师大建立了联系,明年浙大也有可能在我们这里招生。今年我们已经有三名学生考上了大学,明年,我们高三班20个人,我想能考进大学的应该会有12到15个。”杨剑校长说得很有自信。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