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3版:每日新闻·生命
3  4  
PDF 版
· 施奇强角膜成功植入2龄童
· 用爱,献出角膜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29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施奇强角膜成功植入2龄童
本报通讯员 宋黎胜 本报记者 王 蕊/文 本报记者 李震宇/摄
  本报讯 昨日,临近2006年年末,无数的人在盘点自己一年的收获,而32岁的盲人施奇强却永远失去了他的左眼:上午十时,在手术室,局部麻醉,头脑清醒的他感觉左眼被轻轻一按,失明的眼球被摘除了——三年来无数次地奔波医院,一万一万地花去多年的积蓄,期待着复明的奇迹,然而在这一刻永远划上了句号。

  一阵轻盈而急促的步脚声打断了他回忆的思绪。在恍惚之间,他听到护士把眼球上取下的角膜送入了一条走廊之隔的手术室。

  “刹那间,我的心情有点激动,我的角膜在小女孩的眼里又能看见了!”

  他开始祈祷,希望躺在对面手术床上的2岁女孩苗苗一切平安,希望他捐献的角膜能给她带去光明和幸福。接下来,他接受了左眼活动假眼的植入。一个小时之后,施奇强转入病房,他用手摸摸纱布,故作轻松地对守候的妻子和姐姐说,“感觉也没感觉的,只听到仪器声。”施奇强的妻子转过身抹了抹眼泪,摘除眼球的阴影让她始终感觉很沉重。

  得失在爱心之间轮回

  施奇强躺在床上,却不肯睡一会。“小苗苗是全身麻醉,要过一会儿才能回来,我等等她。”

  前一天,决定捐献角膜的他和患先天眼疾的小苗苗入住同一病房。然而两个人的命运截然不同,一个不得不跟光明彻底告别,另一个因为善心的捐助得到更光明的世界。施奇强苦笑了一下说:“自己是那个不运气的人。不过我也是很运气的,我还能帮助别人,还有世界上最好的妻子和女儿!”

  施奇强生病三年多,四处奔走求医,妻子不离不弃,一直陪在身边照顾。而在他们四世同堂的大家庭,妻子还要照顾瘫痪在床的婆婆,年逾七旬的爷爷奶奶。用施奇强的话说,妻子是最善良的,现在她是家里的顶梁柱,一家老小全靠她照应。8岁的女儿也让施奇强十分欣慰。她是个非常懂事乖巧的孩子,只要他在家,女儿都会拉着他的手出门散步,告诉他那些变化了的店铺和街道。这是施奇强最快乐的事,女儿让他看到了希望。现在像女儿一样的小苗苗也得到了光明的希望,施奇强对另一个女孩的未来也充满了期待。

  自立自强不放弃

  关于家境,是施奇强的大姐偷偷告诉记者的,她说,弟弟是个很自立的人,很想靠自己生活。“他以前在单位是业务骨干,团委书记,领导很器重他,只是可惜生了毛病。”同胞大姐一双水灵灵的大眼睛,让人想到施奇强未生病时星目剑眉的模样。

  施奇强说自己现在还不习惯盲人的生活方式,生病以后,每天早上起来第一件事情就是看看妻子女儿的模样,但日渐模糊。到后来,起床以后他要靠妻子帮忙穿好衣服,但脚落到地上,找不到门的方向。这曾经让坚强的他痛苦万分。“生病以前,我最喜欢旅游,广州、香港都去过。现在连家里都转不明白,盲道也走不好。”但他说,从告别眼球的这一天起,他要努力做一个更优秀的人。“我现在只能以推拿为生,我知道盲人做推拿做得很棒的,我相信自己也行。”虽然每月只有五六百元的收入,但施奇强依然坚强、乐观,对未来充满希望。

  受助者填了捐献志愿书

  在等待小苗苗的时候,苗苗妈妈李娟急匆匆回到病房。“还顺利吧!谢谢你施大哥!”李娟说,来得太匆忙,一直没来得及跟施奇强一家有交流。但就在李娟在手术室外等待的时候,她做了一个决定:填写了志愿捐献眼角膜的申请书。在捐献理由一栏,只有一句话:“我愿意像施大哥那样,帮助需要帮助的人!”

  两台手术均告成功

  主刀的省人民医院眼科中心主任洪朝阳说,两台手术都比较顺利,预计两三天后小苗苗就可以再次看到光明,施奇强的义眼也可以活动,外观上比较逼真。昨日10时左右,施奇强以及受捐者小苗苗的两台手术几乎同时进行。眼科中心副主任医师张静庄、池新昌等为施奇强施行眼球摘除术,然后进行环切取下眼角膜,再为他植入活动性义眼眼座;在对门的一间手术室,眼科中心主任洪朝阳、徐海铭主治医师等先为苗苗切除“皮样瘤”,接着马上进行角膜移植手术,两台手术一共进行了一个多小时,小苗苗全身麻醉完全苏醒后平安回到病房。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