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04版:盘点·感动人物
3  4  
PDF 版
· 2006最是真情难忘
· 贫困生自强社:
多人拿到奖学金
· “四十朵花花”:
作文让记者惊叹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四十朵花花”:
作文让记者惊叹

  自筹资金18万元,自己动手在云南最贫困的少数民族自治县维西历时两年建成了一所小学并义务担任教师,杭州的一群户外运动迷和他们的名为“四十朵花花”的小学的故事,于5月19日在本报刊登后,感动了许多人。半年过去,那些老师们怎样,那些孩子们如何?

  “他们都很好,性格比以前开朗多了”,发起云南助学的核心人物,旷野之风论坛的斑竹罗刹对记者说。

  说着说着,罗刹就兴奋起来,她告诉记者,现在一共有6名志愿者在云南那边当老师,今年统考的平均成绩比周边的完小多了二三十分,“现在那些完小的老师们都感受到了压力。”

  她兴致勃勃地推荐我看一下“花花”们写的作文。

  我们的校园是个多么美丽的校园,我爱那美丽的校园。

  我们校园里有一处是最美的了,那就是两棵苹果树。

  春天的时候,那两棵苹果树像夫妻一样开花结果。

  等到夏天,他们的娃娃有点大了,夏天一过完,他们的孩子就会长大。

  等到秋天,他们的孩子完全长大了,所以,他们的孩子要出去自己生活了。

  到了冬天,这些孩子的爸爸妈妈全死了,他们都伤心地哭了。

  这就是校园里的苹果树,就像母亲和父亲。

  这是一个名叫陈刚的小朋友写的《校园一角》的作文,里面的想象力和情思让记者惊叹。

  

  

  

  

  

  

  

  

  

  

  

  

  

  

  

  

  

  

  

  志愿者侯晓斌来到维西后感慨,自己来得没错。除了给孩子们上课,他还要砍柴烧水,日子虽然清苦但却充实。他在日记里这样写道:“有很多朋友问我,为什么放弃现有的工作去过那种苦日子?有什么目的?能改变山区孩子们什么?其实我真的很难回答,也许在这个金钱欲望的时代,能挣到更多的钱,追求到更多的物质财富才有一种优越感吧,我不否认别人的观点。然而,我只是个简单的人。我也只是和许许多多有爱心的捐赠者一样捐了一颗可以温暖他们的心,陪伴他们度过一段快乐的童年。”

  维西的生活是艰苦的,“清炒土豆丝,土豆块,青椒土豆丝,土豆泥,烤土豆……几天的‘土豆生涯’似乎早已超过了我前二十来年所积累的土豆含量”,暑期的短期志愿者杰杰这样笑着打趣。而最早来到维西的阿六动情地说,其实她们得到的比付出的远远要多。她每个星期都要跑几十里路去买菜,卖菜的大姐都认识她,给她的菜价格是最优惠的,“你们老师真是不容易喽,大老远的跑来还要给学生娃娃买菜、做饭,喏,这点生姜算我送给学生娃娃的。”

  “老师,来了啊,来我这里给学生娃娃买骨头,骨头上给你们留了好多肉咧。”

  “这一年就这样过去了,看着孩子们一天天的成长,这是我们最大的喜悦。”谈到新年的愿望,罗刹说明年他们有两个志愿者要回来了,希望能有新的志愿者补充上去,另外,他们在跟浙江大学的一位教育学专家合作,给每次到维西去的志愿者进行教学方法上的培训,希望能够探索出一条在西部地区发展基础教育的道路。

  本报记者 董碧辉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