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B0003版:年度盘点·天下
3  4  
PDF 版
· 三大峰会全球共鸣
· 中国外交10大国际背景(下)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三大峰会全球共鸣
■撰述 本报记者 屠悦 董立林
  2006年,黄埔江畔,邕江两岸,金水桥边。中国外交舞台宾朋满座,盛况空前。这一年,一个充满东方智慧的名词“和谐世界”,频频出现在重大国际场合,它所阐释的国际关系新理念在越来越多的国家引起共鸣。

  这一年,中国为践行“和谐世界”理念采取了全方位外交行动。其中,三场多边外交峰会——上海合作组织峰会、中国-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纪念峰会和中非合作论坛北京峰会,世人瞩目,永载史册。

  和谐地区 魅力非凡

  初夏,中国上海。上合组织成员国的6位元首和4个观察员国及阿富汗、联合国、独联体和东盟的代表齐聚一堂。这是面积占欧亚大陆五分之三、人口占世界四分之一的上合组织成员国5年来首次回到上合组织诞生地举行峰会。

  胡锦涛主席在会议期间提出把本地区建设成为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地区的主张,引起国际社会和媒体的热烈反响。

  德国《法兰克福汇报》发表文章认为,上合组织对该地区国家的吸引力逐渐增大。长远来看,“和谐世界”这一主题的影响力和上合组织的作用都不可低估。

  一名俄罗斯记者也评价,中文中的“和谐地区”一词,在俄罗斯人理解中是“稳定、和平区域”的意思,在世代毗邻而居的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间,号召建立“和谐地区”的主张必要而积极。这表明中国的和谐理念深得人心,凸现了中国奉行的和谐外交政策的魅力。

  15年历程 对话共赢

  金秋,广西南宁。中国与近邻东盟10国领导人聚首邕江之滨。这是中国与东盟建立对话关系15周年以来的一个里程碑式盛会。

  “东盟和中国关系正处于历史最好时期,这样重要的发展只能对这个地区和世界带来帮助。”菲律宾总统阿罗约在峰会上的开幕词道出了此次峰会的重要意义。

  15年来,中国与东盟关系经历了从消除疑虑、开展对话、增进互信到最终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发展历程。目前中国与东盟互为第四大贸易伙伴,2005年的双边贸易额达到1300亿美元,中国对东盟各国的投资额也日益增加。

  展望未来15年,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双方的经贸关系将更加密切。中国与东盟各国的经济将更加强大。双方的战略伙伴关系将更加巩固,这种关系必将促进亚太地区的繁荣稳定和世界和平。

  龙狮共舞 兄弟并肩

  初冬,首都北京。在中非开启外交关系50周年之际,中国与来自非洲48国的国家元首和政府首脑等聚首。这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最集中的大陆的集体对话,也是中非外交史上规模最大、级别最高、与会非洲国家领导人最多的一次盛会。

  2006年,是中国龙与非洲狮相互走近的一年。在今年,中国政府首次发表对非政策白皮书;胡锦涛主席和温家宝总理在3个多月时间里先后访问非洲。而首次中非峰会的召开,更是让中非之间的战略纽带再一次被拉近。就在这场规模空前的峰会上,中非领导人共同宣布建立政治上平等互信、经济上合作共赢、文化上交流互鉴的新型战略伙伴关系。

  胡锦涛在峰会上,用“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来形容中非之间牢不可破的互信和友谊。同时,中国倡导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也得到了非洲的积极响应。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