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A0010版:每日新闻·浙商
3  4  
PDF 版
· 跨国官司,赢了市场赢了自尊
· 风云表现
· 个性解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6年12月31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中国通领科技集团董事长陈伍胜
跨国官司,赢了市场赢了自尊
■本报记者 张妍婷 钟慧丽
  方宏进(以下简称方):2006年,你们公司有什么比较大的举动,值得大家一起关注?

  陈伍胜(以下简称陈):我们在中美知识产权提案中,拿到了中国第一份胜诉的“马克曼命令”,为中国企业在海外维权迈出了坚实的一步。

  自信:

  打入美国市场

  方:你从事的行业有些专业,能不能先给我们介绍一下你们是做什么产品的?

  陈:我们公司生产GFCI这个产品,是一种安全装置,通俗说就是漏电保护器。这个产品是美国政府上世纪八十年代初强制推行的一个安全装置。主要用于家庭、宾馆、公共场所、体育设施等地方,用处很广泛,市场也很大。

  方:发展得好好的,怎么会打起官司了呢?

  陈:我们这个产品是2004年初进入美国市场的,由于产品性价比高,价格大概只要当地企业价格的一半,所以很快进入了美国五十个州主流市场,这同时也引起了我们竞争对手的恐慌。百年企业莱伏顿是这个行业的老大,占了60%的市场份额,和另外3家美国企业一起占领了整个市场。我们进入了以后,可能打破了原有的市场格局,所以这些企业马上就对我们发起了攻击,利用知识产权技术壁垒把我们告上了法庭。

  方:莱伏顿认为这种设备的某一些技术专利是它的?

  陈:是的,因为莱伏顿公司在GFCI这个产品上,申请了七十多个发明专利,它是利用机电一体化的技术原理,如果我们把它的技术壁垒比喻成一条路的话,这条路上有无数个障碍,而且这些障碍都是不可逾越的,你不是撞了这个,就是撞了那个。

  方:那你们确实侵权么了?

  陈:我们在进入这个市场之前,就对这个产品进行了认真的研究和分析,发现走机电一体化的道路是走不通的。所以我们就采用了全球独家自主发明的永磁石电池的原理。而且我们在产品进入美国前,就请美国的两家律师事务所做了非侵权的评定,得到了两家律师事务所得出的相同结果:我们这个产品专利没有侵犯莱伏顿的发明专利。    

  方:为什么会想到请律师事务所做预先评定呢?

  陈:中国产品在国外常常碰到各种壁垒。我们在做这个产品以前就收集了很多资料,结果发现二十多年的时间内有包括日本、韩国、新加坡等三十八家境外企业进入这个市场,但都被莱伏顿公司以侵犯专利权为由,诉上了法庭,而且全部败诉,最后退出了美国市场。

  做了这些分析后,我当然不可能冒失前进,都是有备而去。

  意外: 卷入知识产权案

  方:你是有备而去,当莱伏顿起诉你的时候你是出乎意料,还是觉得早晚它都会跟你打这场官司?

  陈:我们觉得太突然了,没想到我们会这么容易就被诉上法庭。

  方:你觉得对方这样做有点不公正,是吗?

  陈:我觉得首先应该要技术鉴定,鉴定后如果专家认为你侵权,法庭才受理,这样可以避免很多无辜的中小企业受害,因为诉讼费是很高的,并不是所有中小企业都承受得起。

  但美国不一样,一个公司可以把一个竞争对手诉上法庭,然后再进入技术和专家各方面的分析,这就是“马克曼命令”。

  方:什么是“马克曼命令”?可以给我们解释一下吗?

  陈:“马克曼命令”是在没有陪审团出席的情况下,由主审法官召集双方当事人对原告所提出的权力要求和专利使用范围,作出一个全面的解释。再由主审法官组织专家进行分析,最后作出一个决定。这个决定就是美国判例法上的“马克曼命令”,然后由法官签署生效。到现在为止,没有一例“马克曼命令”被判于无效或者终止,从这点意义上来讲,“马克曼命令”相当于法院判决结果。

  方:中国企业出口产品到海外的很多,大部分企业碰到反倾销等问题就不应诉,撤退了,因为搞不懂国外的官司怎么打也没精力跟对方周旋。你为什么会去应诉?

  陈:我是做好所有准备才去美国的,没法再回头。美国这个市场太大了,太有诱惑力了,如果我不介入这场官司,不积极去应对,就意味着我要退出美国这个市场。好不容易建立起来的美国市场,人家一吓唬,我们就逃掉了,我觉得也太没有骨气了。

  方:你们打这场官司大概要花多少钱?

  陈:我们已经花了300多万美金。一般企业是承受不起的。

  方:在美国找个当地的律师来帮你打官司容易吗?    

  陈:律师是很多,但要找到容易沟通的,而且又能和中国文化相融的律师比较难。我们后来找了当地的一家律师事务所,他们专门为这场官司成立了一个团队,里面有华裔,也有美国本土人。

  方:现在你拿到了“马克曼命令”,但是官司还没有结束,你这个生意会有转机吗?

  陈:今年5月23日我们拿到了“马克曼命令”以后,今年的销售量就成倍地往上翻,到2007年我这个市场的占有率能达到20%。

  方:这样说打这场官司还是很值得的?

  陈:打的时候觉得非常苦闷,压力也非常大,但打到现在,我也熟悉了美国的法律,也懂得了市场的运作,所以我觉得打官司也并不是一件坏事,而且通过这场官司使我们的公司在美国很快提高了知名度,好多美国的企业主动找我们要货。

  乐观: 到美国去建工厂

  方:除了这个官司之外,你在美国经销还有什么新的思路,听说你准备到美国去办厂。

  陈:到美国办厂是我的梦想,我不仅是办一个厂,我还想要在美国建立中国的工业园,这是一个非常庞大的战略目标。

  方:现在美国的很多商人纷纷想到中国投资,为什么你会想到美国去建工厂呢?

  陈:因为美国是一个高科技型的国家,美国经济总量全球第一,美国的IT行业、医疗设备、航天业都是全球领先,所有这些产业都是一些赚大钱的高新技术产业。然而在美国,和人们生活息息相关的轻工业品、日用品相对滞后,我们有这个优势,我们只要解决传统产业自动化生产,就能够解决在美国生产劳动力昂贵的尴尬局面。在美国建厂不但可以减少物流成本,还可以减少关税,避免反倾销、配额等带来的一系列限制。

  方:你们准备什么时候去美国建厂?

  陈:我们的计划在两年以前就形成了,而且我们正在一步步推进,最近我刚考察完美国四个州,发现美国的招商引资力度比中国更大,各个州的州长也非常重视。

  本报正在连续刊登2006年度风云浙商评选20位候选人访谈,2007年1月1日将刊登选票,敬请关注。

  浙江经视每天22:05将播出特别节目“钱塘论潮”,今晚播出的是“对话陈伍胜”。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