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杨晓政 本报实习生 吴雅兰
本报讯 “公主的芳名叫伊丽……”随着杭州越剧团的青年演员吴素飞一段《沙漠王子》的经典唱段,台下数百位观众齐声喝彩:“好!”昨天上午,吴山州治纪念地庙会大戏台迎来了2007年的开场演出。
从2006年国庆庙会的群众自演到昨天的专业演员登台,吴山庙会完成升级版,制造出新一轮的“闹猛”现场——爱听越剧结伴上山的大伯大妈、骑坐爸爸肩膀轧闹猛的小伢儿、拎着鸟笼边遛鸟边听戏的老杭州……边上还有卖得热火朝天、2元钱一碗的拌面——把个杭州的市井文化展现得淋漓尽至。
免费露天现场戏
想咋看就咋看
虽然老天一直阴着脸,但10点半音乐一响,戏台前的广场上就“呼啦——”一下聚满了等待观看演出的老百姓。65岁的金大妈挤在第一排,脖子伸得老长。“我一大早就来了,在这里等了一个多小时了。”金大妈是个越剧迷,听到越剧声立马就来了精神,元旦放假,拉了好姐妹就来逛庙会,“平常不大去剧院的,看现场演出的机会蛮少。今天我站在最前面,看个清楚,听个过瘾。”
因为距离近,演员的每一个表情、眼神都尽收眼底,很多观众看着看着,不觉站得越来越靠近。有些好奇的大伯老太,还跑到戏台后面的化妆间,一探究竟,顺便追星。
观众群中一个小朋友鹤立鸡群,她骑坐在爸爸的肩膀上,不停地挥动两只小手,跟台上的演员学起了翘兰花指。
“越剧已有百年历史,我们希望借吴山庙会这个平台,让更多的老百姓了解越剧。”杭州越剧院院长侯军告诉记者,像这样和观众面对面的表演,他们会一直坚持下去,让越剧进入寻常百姓家。
每逢周日节假日
庙会准时来相会
在后台准备的时候,18岁的“白娘子”郑冬晴一边弯腰压腿,一边使劲地搓着手。5℃的气温,还不时飘着雨点,小郑只穿了一套轻如薄纱的戏服,捋起袖子,就露出了手臂。“因为我演的是花旦,不能穿太多衣裳的。”
尽管在场下直喊冷,但到了台上,小郑几个跟头,就显出了扎实的功底。最后,她踏上木台,弯腰翻下,盗得仙草,回头一个精彩的亮相,让人不禁叫好。
据悉,2007年每逢节假日和周日,吴山州治纪念地戏台都有专业剧团的免费演出,上午10时30分和下午13时30分各一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