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10版:运动·强档
3  4  
PDF 版
· 把体育场建到村里去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5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把体育场建到村里去
——绍兴市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巡礼
本版撰稿 张彧 高华生 本版摄影 李琳
  印象当中,体育健身活动在农村不是少见,而是基本上看不见。改革开放二十多年来,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发展,我们竞技体育的水平有了大幅提高,都市中热衷于打球、健身、户外行走的人也越来越多,但农村体育健身这方面却依然很难进入人们的视线。

  上周,本报记者走访了绍兴这块有着“篮球之乡”、“围棋之乡”、“龙舟之乡”这样美誉的体育沃土,用自己的双眼记录了他们在浙江省建设“体育强镇”过程中把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路径等体育设施建到农村去的累累硕果。

  —

  灯光球场?那是标配!

  走访地点:诸暨市山下湖镇

  调查标本:山下湖镇广山村

  “篮球之乡”的美誉早已街知巷闻,但当记者走进诸暨市山下湖镇的广山村时,还是被眼前的篮球氛围给惊呆了。没有标牌、没有横幅广告,广山村用两块非常标准的灯光球场来做为村口的装饰品。虽然还没有到傍晚的打球高峰期,但两块球场上已是人山人海。记者正看得出神,广山村的文书侯理夫却轻描淡写地告诉记者,这些都是村里二线队员。“真正的高手都是吃完了饭才出动的。”

  村里的篮球队还有一队、二队之分,看出了记者的惊讶,侯理夫告诉记者,作为篮球之乡,这里的篮球基础和村民的运动习惯都是绍兴地区的翘楚。“我们村子早在1995年就建了灯光球场,现在已经有3个灯光球场,还有十几个半场球场。一到夏天,这里的灯光球场几乎是每晚必开。”说起村子里的体育设施建设,侯理夫的语气里尽是自豪:“我们村除了篮球场外,大型的健身场还有4个,几乎每家都有一个篮球,现在我们一队、二队加起来已经有30多个人了。每周还会邀请周边的村来进行友谊比赛,连全市性的篮球比赛都承办了好几次了。”

  29岁的王炬辉是村里篮球队的主力,打了七八年球的他现在一闲就抱着篮球往外跑。他说:“这里的篮球场几乎3年就要翻新一次,篮球架什么的就更别说了。光是每年夏天,花在比赛上的矿泉水钱就得两三万。”记者告诉他灯光球场即使在杭州也不多见时,他扳着指头给记者数开了,“长乐村、长寿村、詹家峤……他们都有,多的两三个,少的一个。灯光球场在我们这,那是标配!”

  调查数据:山下湖镇几年来筹集资金500多万元用于体育设施建设,建成了标准化灯光球场29个、一般篮球场6个,标准的体育运动场5个,体育活动室35个,晨晚锻炼点6个,乒乓室13个,健身路径8处。

  绍兴在全市共建造100个村级农民健身点、篮球场、乒乓球室,使人均体育用地达到1平方米以上,每年用于公共体育场所设施的镇(乡)财政投入不少于人均5元。

  打牌?还是去球场吧!

  走访地点:绍兴市越城区鉴湖镇

  调查标本:鉴湖镇骆家葑村

  “现在场地上没什么人,等到下午放学、下班的时候两块篮球场人都是满的,最多的时候四五十人排队等着,我们这里只要有中学生和年轻人的家里基本上都有篮球。”12月27日下午记者来到鉴湖镇骆家葑村时,很多村民这样高兴地向记者描述他们村两块篮球场的热闹景象。

  据骆家葑村村民介绍,他们村的两块篮球场和两条健身路径都是今年建成的,建成之后每天早晨和傍晚的时候这些地方成了村子里最热闹、最有人气的地方。拿健身路径来说,每天早上人最多,很多村民几乎是排着队来锻炼,村民骆王法、李成荣看到记者来了,兴致勃勃地在健身路径上示范起来,动作显得非常熟练、标准。

  “这一过程中给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当记者把这个问题抛给越城区鉴湖镇杨镇长时,他想了想对记者说:“最大的感受是篮球场等体育设施进村后,我们这里的风气变了。以前村里没有篮球场、乒乓球室、健身路径设施的时候,村子里老人们只能呆在家里闷着,封建迷信活动乘虚而入;学生放学后不愿回家,宁愿呆在学校操场上玩;年轻人更是闲不住,呆在家里赌博闹事的不少,更多的人是晚上就往城里赶夜生活。”    

  两块篮球场改变了一切,杨镇长告诉记者这些体育设施把年轻人从赌桌拉回到了球场,很多老人家看到篮球场、乒乓球室搞得这么热闹,也常常搬着凳子在旁边看,有些人干脆到健身路径上自己锻炼起来,给人的感觉也精神了。在一个在河边的篮球场边,小伙子娄呈祥、骆晓峰正在一对一地斗牛,篮球就是向边上的人家借的。骆晓峰说以前没什么消遣,只能打打牌。那现在呢?小骆憨厚地笑了:“现在空了,还是去篮球场吧。”

  杨镇长本身也是乒乓迷,说起这些变化,他表示近几年观念上有了不小的变化:“以前我们老是觉得建篮球场、乒乓球室这些都是城里人的事,乡镇机关和学校有体育设施就可以了,村子里根本没有必要建。现在我们的观念也变了,你看,我们镇机关有乒乓球室和健身路径,每天中午吃饭后大家最集中的地方就是乒乓球室了。”

  调查数据:鉴湖镇成功跻身“省体育特色镇”,近几年来镇政府用于体育设施、活动经费支出达到1118176元,人均体育活动经费在6元以上。到目前为止,全镇17个行政村建有篮球场10个、乒乓球室10个、健身路径9条,气排球场和地滚球场各一个。

  绍兴市实施“新农村小康体育工程”,到2010年,争取全市50%的镇(乡)达到浙江省体育强镇的要求,60%的行政村达到绍兴市体育特色村的要求。

  龙舟?还要玩点别的!

  走访地点:绍兴市镜湖新区东浦镇

  调查标本:东浦镇金家村

  “男孩子,加油!女孩子也要加油!”刚走进金家村的健身中心,就听到里面稚嫩的童声整齐划一地响起。这是一块6亩大小的空地,沙土之上错落有致地放着单杠、健身转盘、乒乓球桌等一系列崭新的健身器材,在不远处是一块标准的篮球场。正在兴致勃勃地打乒乓球的金家驹去年刚上小学三年级,他说:“以前都没有地方玩,现在可算有个打球的地方了。”现在每天他都会和自己的小伙伴在这里玩上一两个钟头。

  东浦镇的副镇长张达向记者介绍说,金家村的健身中心是镇里所有村中最新、最完备的,上个月刚刚建成,之后我们还要以此为样本让7个村同时建造。”籍着“龙舟之乡”的称号,东浦镇的赛龙舟、舞龙舞狮等群众体育项目开展得如火如荼,而现在东浦镇又把气力用在了让群众体育开展得更全面上。从2002年到2005年,全镇投入了500万元用于各村的运动场地建设,同时还每隔两年举行一次全镇运动会。“群众有需要,政府有责任。”    

  从赛龙舟到篮球热,金家村在两三年间已经培养出了好几个篮球高手。在篮球场上杀得正欢的李晓奎说:“小时候学过龙舟,但现在还是觉得篮球比较好玩,而且也方便。现在来这打篮球的人越来越多了,每天还得早点来。”

  调查数据:3年来,东浦镇新建了镇体育馆,安装了健身器材20余种,扩建了健身广场1000多平方米。全镇操场、篮球场、足球场等体育场地总面积增加了近2倍,各类文体活动中心数量增加了3倍多。

  绍兴市在建设体育设施方面,以“三点一苑一室”(三个健身点、一个健身苑、一个健身室),所有行政村实施“五个一”工程:每个行政村有一处以上公共体育活动场地,都有一名以上的社会体育指导员,组建一支以上健身队伍,每年组织一次以上村民健身活动,每个村民喜欢一项以上的体育活动。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