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傅瑛 本报记者 薛建国
中国加入WTO后,我省的出口产品屡遭反倾销调查。然而,浙江省能够代理反倾销诉讼的律师人才非常紧缺。
2005年,为了改变这一窘况,浙江省人事厅、浙江省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厅和浙江省司法厅联合决定,用两年时间培训100名专业应诉反倾销案律师。
元旦前夕,首批14名赴美国参加应诉反倾销业务培训的律师回到了浙江,这意味着我省有了自己的应诉反倾销专业律师队伍。
昨天,赴美培训的浙江天册律师事务所高级律师王立新,讲述了他在美国学习应诉反倾销案的经历和感悟。他说,如果将外国人对中国企业提起反倾销诉讼比作设置壁垒的话,我们这次去美国,就是学习“破壁术”。
中国企业
为什么总是“算了”
“我们这次到美国培训,是通过层层选拔出来的,可以说,是过五关斩六将。”王立新笑着说。
王立新毕业于上海华东政法学院,专业方向为国际贸易及外国投资。能做一名反倾销律师一直是他的愿望。王立新参加国内培训时,班里共有50名学员。作为班长,培训结束后又通过层层筛选,他最终和另外13名律师获得了赴美培训的机会。
2006年7月7日,14名律师飞到了美国,在华盛顿国际法律学院学习反倾销案件的应诉知识和技巧。
上第一节课,老师就不解地问我们:遇到反倾销诉讼,为什么大部分中国企业总是说“算了”?我们被问得很无奈,也很尴尬。不是中国企业愿意选择放弃,是不得不这样做。
据他了解,对待反倾销应诉,国内众多企业态度比较消极,有的根本就不想应诉。一是众多企业因本身出口量不大,往往考虑成本而怠于应诉;二是一些企业想打官司,但没有应诉反倾销的专业律师,最终只好吃哑巴亏。
我们向老师解释了这种情况后,老师说,在美国人眼里,倾销与反倾销无时不在,是司空见惯了的事情。因为自由贸易从来都是一柄双刃剑,当你占领别的国家的市场时,必然会遭遇壁垒,这是正常的,并不是你的错。因此,中国企业应该坦然面对反倾销调查,不能轻言放弃。企业不应诉或应诉不力,会在很长时期内无法重返这一市场。老师的话确实对我们很有启发。
百页问卷考验律师
到美国之前,王立新根本没有打过反倾销官司。到美国后,他终于知道,做一名反倾销案件律师,不是一件简单的事。
半年的培训让他明白,要成为一个好的反倾销律师,既要精通我国与反倾销相关的法律,又要熟悉国际贸易基本程序;既要懂各国的法律,又要懂财会,还要懂各国的文化。
“要想做好反倾销案律师,要先学会填问卷。好让人头疼啊。”王立新苦笑着说。根据反倾销调查的一般规则,进口国的一些官方机构经常会组织调查,问卷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像美国,问卷动不动就长达百页甚至更长,而且要求在15到20天内填写完毕。这就需要律师有专业的知识来应对,一个初涉反倾销领域的律师,要填写像一本书厚的问卷,无疑是个考验。
所以,代理反倾销案件可以说是一项巨大的工程,需要集团化作战。除了需要具有专业法律知识和丰富经验的律师外,还需要很多其他专业人士的协助,比如财务审计师、价格和产业分析师,当然,还有专门负责答问卷的人员。哈哈。
常常在课堂上争得面红耳赤
在美国培训期间,前3个月都是课堂学习。虽然王立新做了近20年的律师,但是,只用3个月的时间学习反倾销案件应诉知识,他还是有些忐忑不安,毕竟时间太短了。没想到,美国老师的教学方法,让他放了心。
由于培训时间短,尽管课程资料基本涵盖了反倾销律师应该掌握的各个领域,但要全部吸收是不可能的。作为专业律师,我们很想知道什么是最要紧的。美国老师正好迎合我们的这种渴求。每次上课,老师都不会照本宣科,而是给我们看一些案例,然后就向我们提问,这个案子该怎么打?大家可以畅所欲言。大家意见不统一,经常会在课堂上激烈地辩论起来,甚至会争吵,直吵得面红耳赤。但就在这种争吵中,一个案例就成功地分析了,大家听到了各种不同的意见,不断地修正自己。
美国律师工作没有昼夜之分
在美国的后3个月,王立新和同学们到摩根路易斯律师行实习。在这家律师行,美国同行的敬业令他们叹服。他的美国导师说:“在美国从事律师这一职业,有一条铁律:竭尽所能服务当事人。”
美国律师对待任何一个法律事务,都非常注重前期准备工作,就是法律检索。因为美国法律是以判例法为主,律师一旦接手一个案子,就要投入全部的精力进行法律检索,从判例中寻求法理支持。美国有很多家法院,更有无数的案例,工作量是非常大的。在此基础上,再运用必备的知识技能作比对。如果检索遗漏导致当事人输了官司,当事人可据此起诉律师。美国律师收入很高,但是责任和风险也很大。
在实习期间,王立新和美国导师们一起不分昼夜地工作,有时累得眼睛都睁不开。
美国律师一旦工作起来,就没有工作时间和非工作时间之分,只有案子打完和没打完之分。他们的敬业和对待客户的忠诚精神,确实值得我们每一个国内的律师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