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影
阴影 阴影
第C0005版:人物·风云人物
3  4  
PDF 版
· 我的未来在未来
收藏 打印 推荐  更多功能 
返回主页 | 版面导航 | 标题导航      
上一期  下一期  
浙江日报报业集团主办      
3上一篇  下一篇4  
2007年1月8日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歼-10双座型总设计师杨伟:
我的未来在未来
  小的时候,杨伟就有一个坚定的信念,即不论做什么,都要把它做得最好,而且一定要做成一件大事,要成就一番事业。

  凭着对这一信念的坚持,他一直保持着非常优秀的学习成绩,兴趣也很广泛,喜欢航空知识,文体活动,只要是自己感兴趣的,每件事他都非常投入地用心去学、去做。如今,他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所长、总设计师,同时又担任歼-10双座飞机和我国新一代外贸军机枭龙飞机的总设计师,主持下一代战斗机预先研究等重大项目,已经成为一名年轻而杰出的飞机总设计师。

  航空报国理想

  1978年初中毕业时,杨伟就报考了西北工业大学——一所以“三航”(航空、航天、航海)特色著名的高等学府。当时西工大的老师看到一个年仅15岁的初中毕业生就能在高考中考出优异的成绩,立刻坚定地把他招进了西北工业大学空气动力学专业。杨伟就这样跨进了航空的大门,开始执著地去追求他那航空报国的远大理想。

  1985年毕业,刚刚走出象牙塔的杨伟带着一名热血青年的志向和抱负,开始真正投入到他所向往和热爱的飞机设计工作中来。毕业分配到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工作是他努力争取而来的,因为他研究生毕业设计的题目就是该研究所关于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研制的内容。“那时的我就凭着一股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冲劲,径直来到了当时总设计师的办公室,说能不能给我一个可以了解全所各方面科研情况的工作。到现在,我都还清楚地记得当时老总师对我讲的话:要想做成一件事情,就必须从你自己脚下一步一步地开始,把每一步走好,那么你自然就能够做得更大,做得更深。”如今在事业上已经取得巨大成就和诸多荣誉的杨伟,在追忆往昔时依然难掩激动之情。

  就是凭着这一股子冲劲和勇气,杨伟被安排到了一个全新的课题组,面对的是当时在国内尚属空白的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难关,就这样他成为了这项技术的开拓者和组织者。在这里,杨伟就像一个在岸上鼓足了勇气和干劲的游泳健将,长吸一口气,一个猛子深深地扎了进去。在这个广阔的舞台上,迅速崭露出自己过人的才华,脱颖而出。

  机遇突如其来

  在机遇到来之时,有准备的人总是能很好地抓住,大放异彩。

  杨伟工作后去的研究室是为重点型号飞机的研制而刚刚成立的,直接对应的是四大关键技术之一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的研制。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是先进歼击机的典型标志,是重点型号飞机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核心技术,技术难度相当大,风险也很高。

  对于自己刚参加工作就能加入到这一重要行列中来,杨伟感到非常荣幸。他决心加倍努力,突破这项关键技术。

  从研究室的第一个课题“飞机紊流响应分析”开始,杨伟便逐渐展示出他良好的专业素质和组织管理能力。两个月过去,课题圆满结束,其计算结果令大家非常满意。

  三个月后,研究所里新成立了一个四人研究小组,确定飞行控制系统的结构。这在国内是一个空白的领域。杨伟被提升为组长。一个才来研究所五个月的年轻人就被提拔为独当一面的专业组组长,其间所饱含的信任与厚望让杨伟信心倍增,同时也深感肩上担子的分量。

  随后,所里又成立了飞行品质与飞行控制研究室,设置了四个全新专业组。杨伟先后担任了这四个专业组的组长,他和同事们一起,在没有任何对外合作与国内类似系统研制经验可借鉴的情况下,经过无数个日日夜夜的艰苦鏖战,先后完成了飞控系统的核心——飞行应用软件的开发,研制出了一流的飞控系统地面综合试验设施和可移动式飞控系统机上综合试验设施,确保了国家某重点型号飞机首飞安全。由于设计正确,试验充分,使得最令人放心不下的数字式电传飞控系统成为了最让试飞员放心的系统。“飞控系统表现很好,飞行品质均为一级!”试飞员们给予这套全新系统以高度评价。

  为提高我军综合训练水平,实现二级地面检测维护设备的现代化、综合化,杨伟进一步主持开展了同样被列为航空武器装备关键项目的某重点型号飞机飞行训练模拟系统和二级综合自动检测设备的研制。由于在国内率先采用了多项先进技术,该设备获得了专家学者“功能齐全、手段完善、效率高,是国内最先进的飞控试验设施”的高度评价。这些设备的研制成功,使我国在军用飞机仿真技术以及综合自动检测技术方面迈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杨伟在飞行控制领域里所展现出的优良专业素质、组织管理能力和坚韧的奋斗精神,赢得了广大干部职工的高度评价和充分认同,他逐步开始担任起了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等工作。

  争分夺秒攻关

  在参与重点型号研制的十几年中,杨伟始终与时间赛跑。负责的项目越多,他的干劲也越大。

  1998年,杨伟受命担任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并兼任飞控系统总设计师。2001年1月,又被任命为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总设计师、歼-10双座型飞机总设计师和“枭龙”飞机总设计师。此外,他还主持着某重点型号飞机的设计定型试飞和大量的预先研究工作,以及全所的科研发展工作。虽然工作任务十分繁重,但杨伟依然胸有成竹:“时间是有限的,我必须拿去干最需要完成的事情,所以我的标准是为了事业的发展,具体而言就是新型飞机的研制和研究所核心竞争力的发展。”

  重点型号飞机从立项之初就被列为国家重点工程,这就意味着难度大、要求高,意味着国家急需、部队急需。在型号总设计师的领导下,杨伟带领科研人员提出了优化组合的试飞方法建议,促进了定型试飞工作;对于试飞中暴露的问题认真分析,进行专项攻关,先后排除了上百个故障;同时通过对试飞数据的快速分析,探索进一步拓展试飞的有效方案。使该型飞机的试飞打破了我国多项新机试飞史上的纪录。

  与此同时,歼-10双座型飞机要求在不到3年的时间内实现首飞,而另一型“枭龙”飞机也要求在冻结技术状态后不到两年的时间内就实现首飞。时间何其紧迫!形势何其严峻!杨伟明白:发挥潜能的时候到了!他感到了时间的沉重压力,却依然自信:“我把大目标分成一个个具体的小目标,实现的小目标积累起来,就成了大目标;获得的小成就积累起来,就成了大成就。这样便实现了自我价值的体现,同时也铸造了成就。我们要学会从每一件小事中获得满足,让时间带来快乐。”

  “井不压不出油”,他这样激励自己,也激励大家。2002年,是杨伟经受严峻考验的一年。在时间急促的脚步中,设计大楼的灯光总是与日月同辉。杨伟和同事们一起,在前期工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多轮方案论证与优化,攻克了一系列技术难关,每一个人几乎都长时间地处在“611”工作状态,即每周工作6天,每天工作11个小时。到了攻坚阶段,甚至是“71l”、“712”。大家凭着对航空事业的满腔热爱与赤诚,把肩上沉甸甸的责任和使命转变成激发自己勇往直前的动力,分秒必争地开展工作。

  终于,经过9个多月的拼搏鏖战,大家战胜了一个又一个无法想像的困难,发出大量生产图纸,成功守住了两型飞机研制的重大节点,圆满完成了各项任务。

  2003年,是杨伟人生中极其不平凡的一年。这一年里,歼-10双座型飞机和“枭龙”飞机双双成功实现首飞,创造了我国飞机研制历史上的奇迹。而杨伟正是这两个型号的总设计师。“当飞机安全落地的时候,那种压力突然释放,是非常非常难以表达的一种心情。认真讲,我觉得我是把嘴唇咬破了,但是哭没哭我不知道。在这种情况下,我觉得,一方面你必须得有浪漫主义的一种豪情和设想,另一方面还得有坚忍不拔的一种毅力,否则很难支撑下去。”事后杨伟这样谈到自己面对首飞成功时的感受。

  继续面对挑战

  目前,中国航空工业正处在承上启下、跨越式追赶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滚滚而来的世界新军事变革向我国航空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严峻的挑战,同时也提供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中国和世界航空强国之间的差距,党和国家寄予的重托与厚望,杨伟心如明镜。

  “我人生的最高理想就是要和同事们一起研制出更多更先进的战机,为壮军威,扬国威,强大祖国的国防,维护祖国的和平与统一做出我们的贡献。”

  这是杨伟将来的目标,他知道要实现这样的目标,现在要做的事情还有很多很多。“我现在第一不太愿意说以前的成绩,第二我更不愿意去想以前做过的事情。我觉得对于我本人来讲,我的未来在未来。”他微笑着说。

  人物名片

  杨伟,男,生于1963年5月,1985年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工学硕士,研究员。历任中国航空工业第一集团公司成都飞机设计研究所专业组长、研究室副主任、主任,研究所副所长、副总设计师、常务副所长,现任总设计师、所长。他是我国某重大专项飞机数字式电传飞行控制系统的开拓者,担任歼-10双座型飞机和枭龙/FC―1飞机总设计师。

3上一篇  下一篇4  
收藏 打印 推荐 朗读 评论 更多功能 
钱江晚报 人物·风云人物 C0005 我的未来在未来 2007-1-8 2